1 1 1 1 1 1 1 1 1 1 Rating 0.00 (0 Votes)

 

(本文作者为耶鲁大学教授、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经济学家和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

 

美联储正在走一条似曾相似、极度危险的道路,正是这条路帮助金融危机在2008和2009年“粉墨登场”。这一次的结果可能也是灾难性的。

 

在12月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会议上,美联储只是通过各种形容词来讨论加息,而非明确的行动。

 

与前几次前瞻指引所称的在10月结束资产购买项目以后“相当长时间”维持接近于零的利率相一致,12月FOMC声明称,现在美联储可以“耐心”等待开始加息的条件。随后美联储主席耶伦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至少未来两次会议上不太可能开始货币政策正常化,美联储传递出来的意思似乎是货币政策正常化将是一个耗费时日的工程。

 

这与其在2004-2006年间的做法是何其相似,当时美联储的做法招致近乎致命的错误, 导致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出现流动性过剩。本世纪初美股泡沫破裂后,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下调至了四十五年来的最低水平1%,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联储没有及时让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而在最终开始加息的时候,其动作又过于缓慢。

 

自2004年6月开始的两年里,FOMC以每次25个基点的幅度分17次将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与此同时,房地产和信贷泡沫迅速扩张,导致家庭过度开支、个人储蓄急剧下降和经常帐赤字创历史记录,失衡造成的崩溃旋即而至。

 

当然,美联储把有关于其导致美国和世界经济陷入大萧条的指责推脱的一干二净。美联储两位前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和伯南克(Ben Bernanke)都认为,这不是货币政策之过;他们坚称,如果一定要说个原因的话,缺乏监管才是罪魁祸首。这一论点在政策制定和政治圈大行其道,使得官员们把焦点放在了以所谓的宏观审慎工具为中心的新措施上,例如为了抑制银行过度承担风险的资本和杠杆率监管要求。

 

尽管新措施不乏优点,它仍是不完善的,因为它无法解决因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以及随之而来的超低利率所导致的对风险极度荒谬的定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联储2004-2006年间的渐进主义是百年一遇的政策错误。

 

今天的美联储似乎在犯类似甚至更为严重的错误——误判当前的经济形势。

 

首先,前怕后危机时代经济仍然脆弱,后怕存在通缩风险,今天的美联储似乎可以找出任何理由来延迟货币政策的正常化,然后以比十年前更慢的步伐加息。

 

更重要的是,美联储当前4.5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较当时增长了五倍还不止。虽然美联储已停止购买新的资产,却未表现出任何希望减持资产的意愿。同时美联储还把量化宽松(QE)的接力棒交给了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而这两者将会在史上最低利率的环境中,创造更多的流动性。

 

在如今泡沫横行的日子里,持续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令金融系统里的流动性泛滥,埋下了巨大的祸患。实际上,近期股市和汇市的巨大波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当然还有油价的暴跌。鉴于市场已堆满了“干柴”,只要些许星火便能导致其崩溃了。

 

全球央行已迷失其道路,陷入危机后的零息政策和膨胀的资产负债表无法自拔,没有任何重新掌控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有效策略。政策杠杆,无论是基准利率还是资产负债表,仍设置在“应急状态”,即使危机时刻早已过去。

 

尽管这些举措在刺激金融市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却未能治愈发达国家遍体鳞伤的经济,它们仍然未实现标准意义上的复苏,同时深受通缩风险困扰。而且,央行们刺激金融市场泡沫的时间越长,其经济就越发依赖这些危险的市场,政客和政府对于恢复资产负债表(到原有规模)和推行结构性改革的动力也就越小。

 

央行需要新的举措,它们应该尽快将会招致危机的货币政策正常化。金融市场当然会反应剧烈,但央行的独立存在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他们无法直面市场波动并作出能满足经济管理需求的艰难抉择?

 

过去六年中,央行们在决定世界主要市场的资产定价中,扮演了史无前例的角色。但是现在,美联储和它的小伙伴们是时候放弃刺激金融市场的角色并开始为应对无法避免的下一次危机准备各种各样的工具了。这正是现在只有零利率和超大规模资产负债表的央行们所缺乏的。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