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1 1 1 1 1 1 1 Rating 0.00 (0 Votes)

 

来源:金融魅丽

 

在最新一期的《中国金融》 杂志刊登了一篇央行科技司司长王永红的文章,谈到中国网络银行发展模式以及监管思路。金融魅丽摘取其中干货:

 

1
明确风险兜底原则

 

 

文章说,为了防止网络银行开展“发散式”创新、脱离实体经济需求的创新并将创新风险转嫁给社会,有必要明确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主体,引导其开展与其风险管控能力相匹配的创新,从而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金融魅丽认为,余额宝在短短7个月时间里规模熬到2500亿元,天弘基金借此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互联网的跨地域、快速抵达用户的特点,使得金融创新和风险转移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到数量众多的用户,并在突破一定数量后呈现链式反应的特点,因此应有一个明确的风险管理主体。

 

 

2
完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文章说,资本充足率、拨备、杠杆率、流动性等传统监管指标仍然适用于网络银行。为满足风险评估与测算需要,必须补充“网络银行影响力与风险度量”指标。

 

也 就是说在传统银行的监管指标之外,网络银行还会遇到更多的监管指标。王永红也透露了几个新的指标,比如覆盖面(主要包括注册用户数、活跃用户数、联网机构 数),交易规模(主要包括交易金额/全国GDP、交易金额/社会零售商品总额),服务能力(主要包括笔均支付金额、笔均贷款金额等),赔付规模(主要包括 赔付笔数与金额、赔付原因、赔付率等)。

 

 

3
明确网络银行加入大额支付系统

 

文章说,目前,全体商业银行均加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包括大额支付、小额支付、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电子商业汇票、支票影像交换等系统),网络银行至少加入大额支付系统,从其在人民银行开立的清算账户中逐笔实时完成跨行大额支付、紧急小额支付的资金清算。

 

在 央妈的这么多系统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大小额支付系统,说说两者差别,大额支付系统相当于美联储FEDWIRE,实行实时逐笔支付清算,但大额支付系统到目前 仍是一周五天,每天仅在上班时间开放支付清算。小额支付系统则是批量清算,各行将支付指令打包后提交给该系统,系统批量地计算出各行对其他行的净值进行资 金交割,这个系统是7*24小时的。

 

 

大额支付清算系统目前仅对金融机构开放,接入大额清算系统意味着网络银行可以实现资金账户与所有商业银行的资金转账。

 

 

4
研究网络银行发卡的问题

 

文章说,如果网络银行发行独立品牌或国外品牌的实体卡或虚拟卡(例如二维码银行卡),显然会引起银行卡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在一个多银行卡品牌的市场上,人民银行有必要将部分涉卡管理权限“还给”银行卡组织,由其加强对发卡行、收单机构的管理和约束。

 

央妈说,要把部分权限还给卡组织,目前中国的卡组织只有中国银联,近期,中国银联接连出重拳整治收单市场,强调其作为卡组织的管理和监督职能。

 

当然清算市场正在开放,第二个、第三个银联也正在酝酿之中,网络银行可以在不同卡组织之间寻求创新机会。

 

说到发行银行卡,可以借助现在金融机构普遍流行的“视频交流”取代面谈、面签、面查等环节,发行虚拟卡。但金融机构依然是建立在实体网点的基础之上,“视频交流”是否适用于网络银行?

 

今年3月,阿里、腾讯与中信银行合作的虚拟卡就是挑战现有监管政策的一次尝试,结果是被紧急叫停,原因就在于违背了“三亲”原则,即亲见本人、亲见原件、亲见本人签字,到现在还没有下文,可见监管层对虚拟卡的态度依然坚决。

 

其 实在国外,有很多虚拟卡的尝试,比如万事达的Incontrol,金融魅丽前几日就体验了一次,消费的时候没有带信用卡,可以临时申请一张虚拟卡,前提是 已有信用卡,虚拟卡相当于是该信用卡的一个子卡,消费者可以预设交易地点、交易方式,经过发卡机构和发卡银行确认之后即可完成支付。

 

如果央妈将部分管理权“还给”银行卡组织,那么虚拟卡是迟早的事情。

 

虚拟卡通过互联网审批、发行,大大减少金融机构的发卡成本,将对现有的发卡模式、一旦放行,势必会对现有的银行卡盈利模式造成巨大影响。

 

 

以下附上全文:

 

中国网络银行发展模式

 

作者:央行科技司司长王永红

原载于《中国金融》 2014年第23

 

 

网络银行是技术引领创新、互联网思维传播发展的产物,也是互联网金融造成支付脱媒、融资脱媒、信息脱媒之后在更高层次回归银行业,因此不会复制实体银行“水泥+鼠标”(设立营业网点同时提供网银、电子渠道服务)的发展路径,而是一个拥有合法商业银行身份的互联网企业。

 

2014 年,银监会批复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浙江网商银行、上海华瑞银行进入筹建阶段。从目前已披露信息及发起人股东的行业背景来看,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将会沿着互联网金融的道路,发展成为没有营业网点的网络银行。网络银行“轻资产重服务”的发展模式所产生的鲶鱼效应、示范 效应,将对中国银行业及其监管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网络银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995年10月18日,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家网络银行——美国第一安全银行(SFNB,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完全在互联网上提供银行非现金服务,但此后网络银行并未如同人们预期那样成为银行业主流。

 

2013 年,互联网金融浪潮席卷中国,说明互联网企业已成功探索到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网络银行作为互联网行业应用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时的产物,并非“早 产儿”。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平均网龄达7.53年,日均上网时长达11.45小时,已经进入社会,正源源不断地充实网络银行的用户队伍。 2014年9月19日,阿里集团登陆美国股市融资250.2亿美元,创造了全球史上最大规模IPO,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的里程碑。种 种迹象表明,中国网络社会已经形成,互联网金融前景广阔。

 

为 了规范网上支付业务,人民银行已把支付机构纳入监管范围,从2011年5月18日到2014年7月15日,合计颁发了269张支付业务许可证,支付机构获 得了从事获批复业务的合法资质,互联网支付、理财、融资活动蓬勃发展。2013年,我国互联网支付规模达到5.37万亿元。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在支付宝 基础上,相继推出小贷、余额宝、招财宝、娱乐宝等系列产品,建立全国性金融网络(包括163家中外资银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银行业务和代理金融业务链 条,占据非金融支付约50%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财务通也挟其微信支付占据了非金融支付20%以上的市场份额。可以说,脱胎于支付机构的两家网络银行, 已实际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就 银行业务本身而言,支付机构、网络银行并不会比实体银行做得更好,这也是国外网络银行发展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电子商务成 为第三产业发展重点的大背景下,网络银行拥有雄厚的业务基础。中国的支付机构背靠成体系的电子商务企业,形成了“客户—服务—平台—合作伙伴”的生态圈, “网融结合”运行模式大行其道,存贷汇业务成为嵌套在整个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场景和操作。

 

网络银行的发展模式

 

网 络银行、实体银行都高度依赖于网络设施,其差异并非使用网络设施的多与少、依赖网络设施的深与浅。实体银行奉行外延扩张路径,以机构和资本规模带动业务规 模,形象描述就是“设网点、通汇路、拉存款、放贷款”,并建立一系列之相适应的机构、员工、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实体银行推出网上银行,是运用互联网等新 技术改进现有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手段和渠道。网络银行则是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新设计”适合于网民使用的产品与服务,所有的组成要素均围绕网络活动(即网络空 间和物理空间的映射关系)来布局和运营。与实体银行相比,网络银行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轻资产运营布局

 

不设营业网点。除了少数办事机构、体验性网点之外,网络银行不以大楼、网点作为实力和信用的标志,不以客户经理作为联系客户的纽带,一步到位直接成为全国性银行,减少或向合作伙伴外包与“现场与实物”相关的现金、凭证、合同等服务,以视频交流取代面谈、面签、面查等环节。

 

重点发展中间业务。

 

存款立行、早放贷早收益一向是实体银行倚重的法宝,全国性商业银行75%以上的利润来自利差收入。网络银行则以服务立行,重视发展中间业务和小贷业务(“贷短,贷小,贷分散”),以同业存款“消耗”富余资金并换取合作伙伴提供各种服务。

 

线上开立电子账户。

 

网络银行采用业内俗称为“弱实名制”的做法:用影像识别软件比对开户人上传身份证影像和人脸影像、个人预留公安部照片三者的一致性;依托合作银行绑定银行卡(账户)并完成转账操作;记录客户终生不变的生物特征数据(包括人脸、虹膜、声纹、指纹、掌纹、心率等)。

 

拥有强大的技术团队。

 

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是网络银行的两根支柱,是其与传统银行业竞争的利器。如同科技企业一样,网络银行尤为重用技术人员,持续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以技术能力支撑其运营能力和管理能力,而且将技术能力转化为可输出、可盈利的软件产品和技术服务。

 

实施生态圈发展策略

 

建立垂直支付链

 

电 商圈包括社交、娱乐、资讯、餐饮、旅游等各种业态(网民活动),网络银行抽取其中支付、理财、融资需求及场景,并提供便利的技术实现手段,将电商圈积聚的 流量(注册网民与业务规模)导向金融圈。反之,金融圈又为电商圈实现人与人、人与硬件、人与服务的连接和O2O业务(线下与线上)转化提供无缝连接的服 务。2014年10月16日,阿里集团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将在3~5年内投资100亿元在全国建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由 此将衍生出大量、稳定的银行业务。

 

建立全国性金融网络

 

借 助于支付宝、财付通等支付机构打下的基础,网络银行很快就可以建成全国性金融网络,向实体银行以及保险、证券期货、信托等公司推送交易,以从业者或代理者 身份开展各种跨机构、跨行业的业务。更重要的是,网络银行很有机会发展成为一个支付清算组织,或聚集金融、非金融机构形成产融结合、协同创新的群众性组 织。

 

构建互联网金融门户

 

互联网领域面向海量用户,特别是针对互联网“原住民”,马太效应十分明显,一般规律是每个细分市场前3家占有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前10家占有9成以上的市场份额。网络银行抢占先机,将大量金融产品聚集在一起,有对比有选择,“成行成市”效应将十分明显。

 

立足需求端设计产品

 

业 务门槛较低。网络银行利用技术投入具有边际成本递减的特点,降低业务门槛,扩大用户基础,做大交易规模,特别是可以吸引到“长尾”用户。更进一步,则是提 供技术或设备支持,在网上为用户提供收付款、进销存管理、财务管理、信用贷款、移动办公的集成服务,从而深度“绑住”用户。

 

嵌 入增值和定制服务。增值服务是网络银行重要的收入来源,它们以低价或免费的跨行还款、转账、缴费等基本服务为基础,做实用户流量,针对一些特殊场景提供增 值服务。例如,针对分类客户群体提供定制服务,包括大额收付款、一对多批量付款、国外购物退税等;提供无抵押、短期、小额贷款,甚至开展具有创造货币性质 的“白条”透支服务。

 

以 手机钱包为服务手段。据统计,截至2014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27亿,手机上网比例为83.4%,首次超越PC上网比例(80.9%),成 为第一大上网终端。随着4G时代的到来,手机成为“网络银行—业务—客户”之间的载体,“手机银行”将从立足客户数据向立足客户体验、客户服务转变。

 

大数据的处理模型

 

开展精准营销

 

在 互联网时代,数据已经成为银行的重要资产。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分析以及机器学习能力,是网络银行目前明显领先于实体银行的技术特点和商业优势。实体银行长 于结构化数据的统计,建立涵盖客户、账户、产品、交易、管理数据的“银行业务数据管理体系”,用于银行业务管理。网络银行长于非结构化数据的关联分析,进 一步补充建立“客户行为数据管理体系”,用于发掘客户需求、预测用户风险偏好,从而开展精准营销。

 

提高运营效率

 

大 数据分析可以挖掘众多与用户信用相关的信息(例如,常去高档场所消费、拥有高级游戏装备的人群往往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长期使用同一个IP地址或网购地址 的人工作更稳定),而不是仅仅盯住已经发生的交易记录、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从而规模化推行非现场身份验证、小额信贷快速审批、直通式交易处理,显著减少 人工干预和事后稽核,并运用“大数法则”评估和控制潜在风险。其中,大数据分析对目前实体银行以信贷、授信还款记录为主的客户征信是一个重要补充,对首次 申请信贷客户的征信将发挥重要作用。

 

提供云计算服务

 

网 络银行将延续互联网企业的技术路线,采用PC服务器的“分布式”技术架构,与实体银行采用高端服务器的“集中式”技术架构相比,成本更低,横向扩展性和容 错性更好。支付宝在2014年“双十一”的交易峰值达到创纪录的285万笔/分钟,完全可向社会提供技术、数据服务。“网络银行卖技术”将改变银行业长期 以来买技术的传统。

 

加强网络银行监管

 

修订现有监管规则。

 

网 络银行是金融与科技融合、创新的产物,其物理布局、运营方式、风险表现、发展思路都和实体银行存在差异。现有的监管规则(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 法》以及各种业务管理规定、技术指引)以及监管模式,都需要按照“审慎研究,包容发展,保持平稳”的原则进行修订、调整,既为网络银行的创新留下空间,又 在整体上保持银行体系的稳定发展。

 

建立新型监管模式。

 

面 对金融互联网化的趋势,监管模式由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发展、由合规性监管向风险性监管发展、审慎性监管与行为监管相结合已成为共识。创新既意味着探索,也 可能是监管套利,风险的未知性、复杂性、隐蔽性都有所提高,简单如转账快捷交易,复杂如股票高频交易,均需要进一步从操作层面建立监管方法论。

 

一是明确风险兜底原则。为了防止网络银行开展“发散式”创新、脱离实体经济需求的创新并将创新风险转嫁给社会,有必要明确网络银行的风险管理主体,引导其开展与其风险管控能力相匹配的创新,从而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二 是完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资本充足率、拨备、杠杆率、流动性等传统监管指标仍然适用于网络银行。为满足风险评估与测算需要,必须补充“网络银行影响力与风 险度量”指标,初步考虑包括:覆盖面(主要包括注册用户数、活跃用户数、联网机构数),交易规模(主要包括交易金额/全国GDP、交易金额/社会零售商品 总额),服务能力(主要包括笔均支付金额、笔均贷款金额等),赔付规模(主要包括赔付笔数与金额、赔付原因、赔付率等)。

 

统筹谋划银行卡市场的发展与监管。

 

一 是明确网络银行加入大额支付系统。目前,全体商业银行均加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包括大额支付、小额支付、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电子商业汇票、支票影像交换 等系统),网络银行至少加入大额支付系统,从其在人民银行开立的清算账户中逐笔实时完成跨行大额支付、紧急小额支付的资金清算。这一安排有利于人民银行测 算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二 是监管重点定位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网络银行不可避免与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中国银联、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城商行汇票资金清算中心发生竞争。同时,大型商 业银行可能以互联方式建立支付清算网络,市场主体也会与国际银行卡组织、境外汇款机构开展合作。人民银行只有站稳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立场,明确风险底线的 具体内容,才不会被所谓的“支付乱象”所迷惑。

 

三 是研究网络银行发卡的问题。近年来,人民银行大力推动银行磁条卡芯片化迁移工程,引导以芯片卡为基础的手机近场支付(即NFC),突破技术壁垒,实现线上 与线下支付工具的融合发展。今后,如果网络银行发行独立品牌或国外品牌的实体卡或虚拟卡(例如二维码银行卡),显然会引起银行卡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在一个 多银行卡品牌的市场上,人民银行有必要将部分涉卡管理权限“还给”银行卡组织,由其加强对发卡行、收单机构的管理和约束。

 

结束语

与 金融制度改革带来的创新不同,网络银行是技术引领的创新,是互联网行业基于网络思维从事业务、基于电子商务拓展空间、基于资本市场壮大实力,其发展可以概 括为“依托新技术,铸造新平台,面向新生代,创造新模式”,互联网将与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一样,深刻影响中国银行体系的发展路径,并正在引导和带动 金融要素市场的网络化以及数据化。当前,各种创新此起彼伏,对创新风险的识别、监测、管控需要一个过程,监管部门应尽快建立有效性的监管框架,为创新提供 正向激励,推动网络银行围绕服务于实体经济、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开展创新,推动银行业加强技术储备持续创新,把握好创新风险和金融稳定的平衡,从而塑造 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银行体系。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