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1 1 1 1 1 1 1 Rating 0.00 (0 Votes)
 

误区1:自恃精英,估值过高

 

一提起融资,企业家头一个撞上的问题就是“估值”。“我的公司值多少钱?”——大量企业家会在这个问题上陷入误区,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公司在当前阶段的价值,往往估值过高,根本无法与投融资界的行规价值对接,每每被投资人否决。

 

案例:眼大肚子小

 

一家开发网络安全监控软件的小型公司,希望的获得100万美元投资,给投资方的回报是获得公司20%的股权。投资者问他:你的公司现在值多少钱?”他回答:“公司的20%值100万,整个公司值500万美元,对吧?”投资者立刻反问他“凭什么你的公司现在值500万美元?(约4000万人民币,当时美元兑换率是1:8)”他立刻不吭气了(明白陷入了误区)。

 

 

误区原因:创业者普遍认为融资时钱要少了显不出自身价值,他们要找到足够的钱把产品研发出来,初步打进市场。同时,他们又不想失去控股权,所以要钱多、出让股权少。他们中间许多人容易以为自己的技术价值超高,这是科技型创业者在估计自己创业价值时容易犯的一个常见错误,即过高估计甚至夸大自己技术项目的价值。

 

误区害处:创业者立刻就自己关上了融资大门,再没有任何挽回余地!投资人会掉头就走,心里说“这小子是自高自大、胡说八道、天方夜谭,弄虚作假,再也不搭理他了!”

 

正确做法

 

首先,创业者要了解科技型企业初创期的估值通常在100万至数百万人民币,创业者要避免报价与投融资界的估值行规相差太大。

 

第二,创业者要反省作为科技出身的人的短板:一不懂得钱,二不懂得人。要明白这是做企业经商的大忌。千万不要以技术精英的傲慢引起投资方反感。

 

第三,估值实际上是企业内部外部资源的对接和评估。要着重向投资方讲解基于先进技术的产品已经占领了什么细分市场;多少客户在使用或者试用该产品;签署了什么销售意向书或合同;销售回款的时间表。这些有关钱和商业模式的内容是估值的基础,是投资方最想听到的!

 

误区2: 同床异梦,各怀心事

 

这个误区是创业家与投资方的对接出了问题,创业者说了投资方不爱听或不想听的话。如果把投融资对接的平台――也就是成功创办出来的企业,称作“床“,那么融资的企业家和投资方各自有心事,或者说关注点完全不同,就好像夫妻之间的同床异梦。

以科技型企业为例,青年科技企业家擅长的是技术,他更关心的是如何把技术变成现实;投资方想的就是“钱”,终日盘算的是如何低投入高回报。所以,关于融资的谈判桌上,青年企业家兴致勃勃谈技术细节,而投资方可以说一点儿都不关心两者之间对话的相关性,往往是十万八千里。

 

案例:对牛弹琴、大侃高精尖

 

曾经有一位网络技术专家融资路演,PPT演示幻灯片充满了技术细节,并极其强调技术的先进性、独创性,但是很遗憾,在场的人员听不懂。不仅投资方,连在场的计算所相关领导都说:“我听了六次了,还是不懂”。这种融资路演正应了一句话“你不说我倒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创业者和投资方只能夫妻离婚分道扬镳。

 

误区原因:技术背景的创业者由于熟悉他多年参与的技术领域,往往误以为投资方对于其技术越了解越能增加投资兴趣。所以技术创业者不厌其烦地讲解技术。

 

误区害处:投资方最关心的钱和商业模式,如果路演时间全浪费在技术描述上,就只能是驴唇不对马嘴。况且,能把复杂问题简单通俗描述,是个极高的技能智慧,一般人都不具备。专门钻技术牛角尖的创业者强调技术细节,就把自己最短板的一面暴露给投资人了,这对于融资极其不利。投资人听不懂,就不会投资;投资人认为创业者是书呆子,不是企业家的材料,也不会投资。

 

正确做法

 

首先,不谈技术细节,只谈新技术对比现有技术的先进特点;谈什么客户在使用这个技术,可能付多少钱。

 

其二,扬长避短,在日益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创业者可以强调该技术的专利保护,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价值,这样便于投资人脑中将你的技术直接与钱挂钩。

 

其三,对投资方来讲,独特可行的商业模式比技术重要很多。因为真正给企业、资本带来利润的是独特的商业模式,而不仅仅是技术,独特资源之上的商业模式是排他的,不易被人复制的。所以,创业者要强调该技术作为独特资源如何与客户资源、产学研链条的各个资源对接整合,使得投资方看到商业模式借助该项技术资源而打造出了独特性。

 

误区3:市场超大,定位模糊

 

任何企业必定是定位于一个特定的细分市场。初创期企业由于实力弱,目标市场和定位决定了它能不能以极其弱小的资源去分一杯羹而生存,也是存活的第一条件。

 

在项目路演时,常听到创业者描述产品的市场有多大,联网项目创业者经常会说,中国有13亿人口,用这个数字来证明自己的项目拥有超大的市场空间和无数的客户。其实,这个数字并不是你的目标市场和目标消费者,可能和你的项目一点儿关系都没有,由此导致你所有的结论都是一个空谈。

 

误区原因:创业者并没想清楚他的具体细分市场是什么,也就是给投资方明确描述出,到底什么客户在使用他的什么产品服务或者将要使用其产品服务,然后计算出切实贴谱的市场空间和份额。

 

误区害处:投资方一听即知你连市场在哪儿都不清楚。离开了特定的市场需求和客户,企业如何卖出产品来挣钱维持运营?你把企业存活的最起码条件给刨掉了。

 

正确做法

 

首先,创业者要懂得市场要素是成功商业模式的头等重要的资源方,事实上正是因为我们识别和抓住了特定的市场和客户(商机),我们才有了成立公司的理由。

 

其二,数据胜过雄辩。创业者要用具体数据描述市场:例如企业的手机项目是满足哪些社区的哪些年龄段的哪类背景的客户群?他们人数多少;愿意支付多少钱买我方的产品和服务?产品试用期的购买意向签单多少?版本硬件软件收入多少;与市场上类似产品的性能和价格差额是多少,等等。这样的具体数据不仅给投资方信心,而且使企业家自己心中踏实。

 

其三,风物长宜放眼量。创业者要分析市场走向,证明自己的定位符合市场长期趋势。例如70后、80后是网络一代,他们导致了今天的电子商务网购热潮。那么,今后的趋势是什么?我方产品如何满足了这种趋势。投资方和企业自身都需要这种市场趋势分析。

 

误区4:财务预测,实收发酵

 

在项目路演时,或者展示融资商业计划书时,创业者用未来财务预测代替实际财务收入或比较贴谱的业务收入。他们有意无意地把实际收入发酵放大,来忽悠投资方。有经验的投资方对此是不买账的。

 

误区原因:已经成立公司数年的企业家能够提供自己公司的财务数据,但处于初创期的创业者并没有过去的财务数据可以提供,于是他们就编造未来的漂亮虚拟数据。但这种数据往往不考虑实际问题,数据显示的很好的看,但一点都不实际。

 

误区害处:创业者在忽悠投资方的同时把自己也忽悠了!企业的成长不是建立在扎实的营销财务数据上,而是基于华而不实的未来梦境,这样的创业者十个要有十个失败,投资方也绝不会买账掏钱,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正确做法

 

第一,初创期企业尽管没有财务实收数据,却可以从创业者过去在企业打工或创办其他企业时的经历找到可以类比借鉴的财务数据。这样投资方是信服的,创业者也不难拿到这些数据。

 

第二,创业者从市场上相近行业和企业可以分析综合出适合自己企业的数据以及今后增长数据。哪怕是亏损,只要能够指出造成亏损的原因、拿出解决的方法,就能证明创业者的实力。这样的数据具有坚实根据,不是一拍脑袋编出来的“10倍率”,因而投资方和创业者自己心里都踏实。

 

第三,初创期企业虽然没有自己公司的财务情况,但筹备期一定会有财务记录,各种支出和收入都可以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出这个项目的可行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真实的已经发生的关于投资项目的财务记录都具有可行性,这些数据用Excel电子表格记录整理,比较有效,便于展示未来调整。投资方很喜欢。

 

误区5:复制抄袭,缺乏独特

 

这是犯了投融资的大忌。如果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情,这么多企业,投资方为什么要单单投资给你呢?投资方一定是投资差异化的事物,出类拔萃、不同凡响、鹤立鸡群,也就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排行榜前几名”。要取得创业成功,项目的独特性是关键。

 

2012年11月11日被戏称为“双十一光棍节”,淘宝天猫、京东商城及各大电商纷纷打折促销,以至于网络瘫痪、物流拥堵。当大家都在复制购物节的模式时,结果是淘宝天猫等大型企业平台赚得盆满钵满,中小企业通过复制购物节的模式挣到钱了吗?我们只知道无数团购网站的倒闭,惨不忍睹。

 

误区原因:创业者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思维懒惰,投机取巧,不肯下苦功夫挖掘独特的思路、模式,不肯下苦功夫研发独特的产品和服务。

 

误区害处:复制抄袭的结果就是大批同质化的项目找不到投资;投资方找不到独特亮点的好项目。在投融资界,投资方可不傻,他们一定要挑选有独特亮点的项目和人才;他们一定唾弃同质化的项目。

 

正确的做法

 

首先,从自身独特资源出发;对接外部优质资源;挖掘磨合独特的资源交易整合方式。构成优质挣钱方式和商业模式。

 

其二,说复制抄袭不好并不是反对学习借鉴,但是在学习借鉴时一定要加入自己独特资源和特色。

 

误区6:只想回报,单赢思维

 

这是所有创业者都常会犯的错误,他总想着自己的产品多么好,别人早就该投钱了,他们愤愤于投资方不投钱,像怨妇一样。这种思维就是单赢而不是双赢,没有充分考虑投资方的回报。这是犯了融资大忌,而且很不公平。

 

误区原因:创业者大多没有风险投资的经历。他们不知道企业经营中资金和管理的压力远远超过产品压力;他们也体会不到投资人资金血本无归时的揪心痛楚。他们的眼界和胸怀只局限在自己的产品上,难以换位思考为各个利益相关方做双赢多赢考量。

 

误区害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创业者不希望投资方低估自己产品价值,却丝毫不考虑投资方承担最大风险的事实,这样就很难以合理的估值进行融资交易,即使偶尔运气好融资成功一把,也必定与投资方闹翻。也就是说:股权融资的大门基本上对他们是关闭的。

 

正确的做法

 

一、心术淡定,不急于要投资方出钱,以长期交友合作的心态与各类投资方接触。

 

二、话语动人,告诉投资方“我们过去现在将来都善待投资方,你看:过去的投资方从我们愉快合作中获得了丰厚回报,今后需要多轮融资与多个投资方合作发财”。哪个投资方听了这句话不暖心窝?

 

三、实操公平,灵活务实。对于公司估值、股权报价合理,充分理解投资方的诉求,做灵活务实的相应调整、备选方案。

 

误区7: 兼职创业,左右逢源

 

很多青年白领不知道这个误区:兼职创业融资。这个误区是创业者在承担风险上出了毛病,投射出创业者的闯劲和热情不足。创业风险巨大,所以他要等到融资成功资金和待遇到位时,再辞去外企工作全职投入创业公司。

 

其实,这是风险投资公司很忌讳的事。创业者告诉投资方,自己项目的核心成员暂时还在原公司单位上班,一旦条件成熟、资金到位,就会辞职全力投入新公司创业。这种做法虽然并不触犯法律,但却显得非常不专业,投资方根本不会理会这样的创业者。创业艰难,即使破釜沉舟全力以赴,要想取得成功也很困难,何况三心二意呢?

 

误区原因:青年白领既想保住公司打工的安稳,又想获得创业潜在的高回报,还不要风险太大,想用投资方的钱化解风险。一句话:好事儿都让他占了。这显示出他创业的闯劲激情欠缺。

 

误区害处:闯劲激情是创业的绝对必要条件,缺乏闯劲激情的兼职创业很难融资。央视《赢在中国》的三位创业教父俞敏洪、牛根生、马云都反复告诫现场的青年创业者这一点,不是没有道理的。兼职创业既有稳定收入,有拓展商机、视野,无可非议。但是用投资人的钱来兼职创业,就显得自私了。任何一个投资方都想听到:“我们核心团队全体成员全都从原单位毅然辞职,义无反顾地投入新项目!”这才是创业者应有的态度,表明双方都在承担风险。

 

正确的做法

 

你告诉投资方:

 

第一,兼职创业是目前筹备期的状况(公司成立之前),筹备期将积累商机、团队、资源等多方面的条件。

 

第二,一旦公司注册成立,所有团队骨干都将辞去当前工作,全力投入创业公司运营。

 

第三,不仅投资方出资,创业团队也出一部分资金,与投资方风险共担。

 

第四,投资方的投入可以与创业团队成员的期权挂钩,使得团队成员视投资方的资金如同自己的资金一样珍贵。如此表达了共进退、图大业的胸襟,投资方是愿意投资的。

 

误区8:团队“一流”,营销瘸腿

 

这个误区是团队打造上出现瘸腿。创业者只想到产品研发骨干,忽略了营销骨干,或者不知道如何解决营销人员安排,形成融资时明显的短板。

 

误区原因:第一,创业者往往只看重技术和产品,忽略了营销。他们误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天真地以为客户会对于其新技术产品慕名而来。

 

第二,创业者可能知道营销的重要性,但是不懂得如何寻找吸引合适的营销人才。他们如同盲人摸象一样屡屡出错,找不到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带来订单客户的营销人才。

 

误区害处:当投资方看到你的融资路演和商业计划书上团队组成的章节营销人员是瘸腿时,他会立刻担心起你公司的财务进账;他甚至怀疑其管理领导公司向前发展的能力。而营销是和投资回报直接相关的。

 

投资方通常看重营销队伍超过看重技术队伍,因为如果营销队伍得力,技术和产品的弱点有办法去解决。反之,有产品卖不出去是几乎所有企业头痛的问题。因此,营销队伍的瘸腿会导致投资方退出。

 

正确的做法

 

首先,在融资路演时必须包括具体的营销队伍介绍。

 

第二,内外结合,一边在外边寻找人才,一边在企业内部培养。

第三,巧用“人脉营销”。由于初创期企业人力匮乏,尤其缺少合适营销人员,企业常常求助于“人脉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