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1 1 1 1 1 1 1 Rating 0.00 (0 Votes)
 2017-10-10 刘瑶 瑶言

   今年2月开年,我就给自己定了个规划,今年开始学习转型做投资。我本来以为自己在这方面应该是可以快速入手的,我分析了自己的情况。

 

09年开始创业,从注册公司,选择园区开始,一步步,我都经历过。折腾到现在,也折腾了三个项目,咨询的,众筹的会所(欢喜地--大家都更熟悉欢喜地),还有互金。大家对我的知名度,更多是因为互金这个项目带来的。欢喜地那会,更多的是提高了在MBA圈子的知名度,也因为在这个鱼塘里,我认识了太多曾经屌丝的创业者们,如今他们都在各细分领域坐着龙头的位置。但是我尤其愿意回忆2011-2012年欢喜地的岁月,因为我知道他们所有人创业初期最潦倒的样子。那才是所有人最真实的自我。

 

之所以觉得我应该选择往这个方向转型,更出于自我的骄傲。我的三个项目,都很好的踩在了时间的风口上,早期,绝对的还没有风向的时候。09年网商开始白热化的前期,我进入了阿里巴巴成为上海网商联盟的副盟主,整天跟各行各业的网商朋友们在一起,研究如何用免费的网络营销来推广产品,来抱团取暖。后来网商大爆发,我有幸见证了。

 

2011年的6月,欢喜地会所开张了,众筹来的,从股东到主持人到志愿者,到场所内的物件,全部来自于众筹,推广就来自2块,一个是微博不停的直播,一个是线下的口碑,客人带客人,然后会员制。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那一年的早几个月,北京的车库咖啡、3W咖啡等等也才刚刚开始。开张1个月,电视台就来采访我,然后静安寺周边的酒店都在滚动播放,全国各地的人打着飞机前来学习,要求开加盟的几天好几起。我因为自己一直没有想好背后的盈利模式,一直不太搭理。1年后搬家到徐家汇,虽然那地段也很繁华,但人流明显不如从前了,当然我也去的非常好。我知道很多人是为了见我来的。才明白团队的重要性。2年半后,因为精力实在不够,就暂停了。至今想来最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坚持,当然既然我已经选择了互金,那就应该聚焦。我一直想,如果我坚持了,欢喜地应该也是上海一地标了,至少有资格跟3W咖啡齐名了吧。

 

2011年的6月,我也开始投身互金了,开始了互金之路的摸索。6年,我经历了这个行业非常完整的周期,是我的荣幸。那一年的7月,《经济观察报》的记者,通过很多朋友最后找到我,他想找一个互金的专家采访下,那时候从业者太少太少了,他找到我也很不容易。我一开始接电话还以为他是骗子,我当时正在杭州接受一个为期3天的成功学的感恩培训,哭的脸,接受了这个采访。以互金专家的身份,其实我不过才从业一个月而已。但是那3个月,却是激情澎湃的,当时团队的所有人几乎都成了如今很多家的副总或者一把手。那的确是个非常优秀的团队。

 

基于这3次选择正确的经验,我就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在趋势的判断上是可以的,也觉得自己是比较适合转型股权投资的。并且我就重点看天使、早期和A轮,我觉得自己知道怎么帮助他们从0-1,也非常清楚这中间的各种坑。

 

但是,我又是非常不系统的,所以为了加强自己在短板上的缺憾,开年我就报了2个班。一个是天使投资班,上课的老师都是那些知名的天使投资人大咖,另一个是高金的战略人力资源班,一个是帮助我学习那些成功的方法论的,一个是帮助我更好的去判断人的。 早期投资的重点,就是投人,对人的判断,对大方向的判断。

 

然后我的投资学习之路就开始了。一边上课,一边每天看很多项目。重新回归屌丝的穿着,特别惬意。整天在创业者圈子里,找感觉。每个天使导师的方法论,有时候甚至是相反的,比如有的只投连续创业成功的,有的只投失败的。我就把2种风格的都尝试了一下,需要一年后给大家在做汇报。嘿嘿。在研究各行业的过程中,因为很多行业我毕竟还是门外汉,因此在看项目的过程中,我基本上都是缺啥补啥,快速学习和研究,然后才能深入对这个行业的分析和判断。

 

在这7个月的过程中,我大概重点看了这几个行业。

 

1、网红培训行业

   当时密集的一共见了20多个创业项目,上海的居多,个别在北京。感觉有几类,第一类是先拼命烧技术,搞APP,搞平台;第二类是公关传媒公司背景,重点在聚集人,比如大学生校花校草比赛啥的,聚集了很多人开始培养,然后给他们做培训,开始孵化,并做他们的经纪人,接一些走秀网红直播等;第三类是侧重在电商微商,有平台,也聚集了大学生或工作1-3年的小白领网红,然后谈了很多下游的供应商,让这样小网红给供应商卖货,分提成。供应链链条特别长,很累。第四类就是电视媒体出身,通过制作一些节目,插入一些小网红,加网红培训,来一步步的捧红小网红。没有特别心动的项目或人,都可以做成小生意,但行业壁垒太低了。

 

2、孵化器、众创空间行业

从上海市中小办那打听到的数据说,上海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至少500家。然后通过朋友圈,我重点踩点了20家,本来是指望跟他们合作,让他们输送项目,把他们作为项目源头的。后来一聊发现你想到的人家都想到了。他们基本90%还是靠房租来过日子,少数的是靠自己的股权投资基金进入后增加利润。但都要依靠强大的政府支持,无论是精神上的各项奖励,还是政府资金。而且13年的时候进入这个行业比较大,17年再考虑进入已经太晚了。很多家的盈利都不是很好,每周也都听说有在关门的。苦哈哈的二房东。

 

 

3、女性产品的微商

因为自己是女性,总是处于情况会多看几眼女性相关的东西。后来发现,女性的很多用品,在微商的领域卖的相当好。于是特地用了3天时候去天使班一个专门做微商小镇的同学搞的微商培训学习了下。认识了很多微商朋友,做美妆的、做保健养生的、做素食的、做服装的、做卫生巾的,每一个很小很小的产品,都可以打独立的品牌,通过强大的微商渠道扩散起来,虽然有传销的嫌疑,但是产品越大众化越容易成功,而且非常暴利。但是最早一波微商也是13年14年起来的,在时间的累积与坚持下,当时进场的基本都成功了。微商的成功,很大程度是伴随着微信人口红利二来的。现在微信人口增速已经快到顶了,大家也开始厌烦朋友圈了,所以微商只属于最早一波尝试的人。后面进入还是有难度的。而且当时起来的微商,现在也都纷纷在线下开门店,开始走线上线下结合的路线。最终还是要回归线下的。

 

4、儿童教育

陆续见了20多个项目方,在儿童教育领域基本分这么几大类:第一类,做幼儿园性质的和早教班、托班的,孩子年纪偏小,已托班为主打。第二类,是做兴趣类艺术课程的,比如跳舞、围棋、朗诵等等各种,还是偏窄众的,但是总有孩子需要的,决定权在家长,可以小而美的。第三类是做通用性学科的比如英语、数学等等,家长都没有免疫力的,尤其是英语。再整几个老外,费用可以很高。第四类是做技术平台类的,帮他们做后台支持的,稳定但业务量不大。有的店开在社区里,也很成功,因为有居委会和物业的支持。有的店开在商场里,客流量大,也不错。但关键还是客流量,如何做好销售很关键。至于加盟的,因为牌子五花八门,我就没有看了。

 

 

5、互联网金融

这是我看的最多最多的领域。每天几乎都有看各种BP,无外乎从资产方、到资金、平台的、不良的等等,只不过因为是在不同的细分领域,所以产品就层出不穷了。创业者的背景,有银行出身的,有某细分行业做了多年的,有大型企业做闭环的,有彻底的门外汉的。没有太多让人心动的亮点,都只不过是别人已经在玩的把戏,换一个细分行业来复制而已。创业者也都过度对风险把控的自信,让人有点担心。看了那么多那么多,依然找不到像当年2011年突然看到互金项目那么激动兴奋的睡不着觉的感觉了。虽然清晰的知道在这个行业还是有机会的,但是心动的零界点上升了很多。介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表现依然不佳,因此对这个行业出现一些黑马,仍然心存期待。

 

 

 

6、消费升级

在这个领域,看到的产品简直是五花八门,有做潮品服装的、有做无人超市的、有做情趣用品的、做高级定制的等等,各种。基于时代大背景的需求,只要用好你在这个行业的资源,发现痛点,锁定聚焦一部分人群,就一定有机会。比如其中情趣用品的项目,我是今年第一次接触,刚开始还有点忐忑,跟创业团队的碰面也搞的神秘兮兮的,彼此都比较尴尬。后来没想到,陆续的又有不少这样的项目扔过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个行业已经开始小热了。虽然还在等风口,但未来市场肯定是有的。

 

7、文创

看了一些这方面的项目,我坦白的确跟个人情怀有关。其实本身文创也很切合消费升级的大背景的。今年我说的最多的就是原来越佩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提出了,太牛了,人们满足了生存需求,下一步就是精神需求了。所以文创,是一个需要慢慢养着的行业,不能急于求成。要多关注政策导向,知道哪些细分的风口要近了。投资很重的文创项目,还是需要谨慎的。重IP的项目,比如游戏、电影,也最好多请内部人把把脉,坑太多。

 

 

聊完了行业,在来说说几点非常重要的注意事项。

 

1、人,是重中之重

  创始人,他是一把手,他的能力、性格、品行、格局、做事的方式方法,决定了项目的一切。最好是朋友介绍的好一点,至少多一层了解。如果不是,就需要全方面的了解,去公司看看,一起吃饭看看等等。还有要见见团队,在见团队的过程中,他跟团队之间的关系,就容易看出很多细节了。找一些中间人多了解下情况。这个人选错了,就真的错了。见了很多人,发现60后70后的人基本就不要见了,思路太老套,尤其是大公司或体制内职业经理人当习惯的了,千万不要碰,沟通都非常累,时常不在一个频道,他们更固守在自己过往成功的资源框架里。80后还勉强。最好是85后、90后,他们的想法更符合未来的趋势。

 

2、一定要投团队

创始人要魅力去组建团队。如果只是投一个人,变数很大。完成很多事情,现在必须依靠团队,一个稳定的且有多年交情的团队,成功的概率会更大些。没有团队的项目,后续在一步步找合伙人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人的意外。

 

3、项目本身是有趋势的

多看看政策,项目的针对人群是未来的,不一定是黑马,但很清晰的看到是有一群特定用户是需要的。最好再容易复制,复购率高。那就很嗲了。

 

4、营销方法多元化

初创企业的营销推广,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直接着决定了生死存亡。这个阶段让创始人谈什么未来战略,都是狗屁,最实在的就是让他说怎么计划带领团队打仗,少用兵少流血少用钱。那些一开始启动都需要靠投资人的钱来的项目,根本不能碰,就等着血本无归吧。所以要深度了解创始人的战术和执行。再一般的人,再一般的项目,只要人靠谱,人执行力强,也是可以拼出一条血路的。

 

5、聚焦

无论是创始人还是团队,都必须聚焦。只聚焦做着一个项目,不少同时布局几个项目,那创始人在这个项目上的精力一定是有限的。项目本身,一开始也只攻打一个群体,不要太散。只做一件事,予以时间,就一定会成功。我见过太多太多失败的,就是因为想法太多,不聚焦。尤其是创始人在这个项目上必须是100%才行,否则免谈。

 

 

好久没写这么悠长的文字了。但句句肺腑,就是我这几个月来的体会。

 

最后,用《本草中国》的台词结尾

 

从此,愿你道路漫长,愿你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前年;

愿你付出甘之如饴,所得,归于欢喜;

愿你心上,没有补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

 

 

能够对有思想的人产生热爱,养成这样习惯的人在生活中将拥有巨大的优势。

 

关于她:

 

她,创业多年依然是文青屌丝一枚,一边读书一边行走,从交大到北大,在互联网与金融的边界挖沙子。她,一直在探险的路途,想写一些文字记录这些有趣好玩的体验与过往。请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她,并非,瑶,不可及。

于是,有了瑶言。

to find her:   新浪微博@刘瑶    This email address is being protected from spambots. You need JavaScript enabled to view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