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1 1 1 1 1 1 1 Rating 0.00 (0 Votes)
2016-10-05 7号床 7号床

之前群里有位朋友,老是质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整天说金字塔、麦田圈、复活节岛巨石像这些国外的神秘事件,中国的呢?为什么不说说中国。估计好多朋友也都有这个想法。所以,今天咱们就说说中国自己的神物!

 

但是说之前,必须先托咐几句。。。

 

中国文化,足以包容得下众多神秘的事情,随便拿出个阴阳五行、易经风水,这些都是科学体系尚需要继续进步完善才有可能来解释的经典智慧!历朝历代,古今中外的大德大智们都已经掰开揉碎说了N多遍了,我在这里哪有什么资格说呢?要说也只是找一些边角料,给大家攒个小段子叨叨两句。所以啊~~各位放轻松,别较劲,就当是茶余饭后解解闷好了。下面正式开叨~~

伏羲,三皇五帝之首,中华的人文始祖

女娲,抟土造人之神,华夏的孕育之母

 


《伏羲相》绢本,南宋,马麟绘

 

这俩位怎么跑到一起去了呢?

还交尾?

交尾不就是那啥嘛(好羞羞)~~

再说了,

交尾不是蛇呀、苍蝇蛾子才干的事情吗?

伏羲女娲可都是人类的老祖宗啊~~

交哪门子尾呢?

 

这些疑惑,倘若是放在教科书里可想而知,肯定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力量的崇拜...神话是也...” 等等,如此云云。。。

 

然而这样的解释不用多说,都是“套路”。就好比小孩子问父母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得到的回答要么是“充话费送的”、要么就是“神仙姐姐送来的”、稍微接近一点的则说是“胳肢窝里钻出来的”,不负责任的则说“是河边捡来的”,更有新生代的回答是“魔兽里刷装备刷出来的”。。。不管怎么说,大人们都心知肚明回答这个问题的尴尬所在。即使明明白白地说出真相,小孩子也未必能懂。。所以就先缓冲一下喽~~

 

那么这个“伏羲女娲交尾”交尾呢?既然这不是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造出来的,那这实际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让我们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张古画开始。。。。

 

 

解放前,外国“探险家”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中盗走了一副古画,后来几经周折,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直到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文版杂志《国际社会科学》作为试刊号,以“化生万物”为名,在首页插图上刊登了这幅古画——伏羲女娲交尾图,才使得此图瞬间震撼了世界。。。

 

阿斯塔娜古墓的伏羲女娲像

 

图中,伏羲女娲头顶太阳,脚踩月亮,背后繁星满天,各星座依稀可见(当然,还有几个如今根本看不到的星座,比如那个十颗星组成的等腰三角形的星座),他俩就这样在气势恢宏的宇宙背景中,以极其诡异的姿势啪啪啪了!

 

两人,哦不~~两位大神互相搂着对方的脖子,伏羲手里握着直尺,女娲手里持着圆规,互相食指指向对方,好一副炫酷神气的模样。基本上迈克杰逊的舞姿也不过如此。。。另外他俩的其他两只手中还有算筹和准绳(或叫墨绳),这些都是古代用来度量与测算用的工具。他俩身体胯部共用同一个裙摆,裙摆作中国传统屋檐的造型,似乎俩人是从房上升天一样,而房下即是缠绕在一起的尾部,螺旋地交合在一起。

 

此时,众位,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很明显,震惊世界的不仅仅是因为两个中国古代先皇如此交合的画面太过玄幻,而是因为那互相缠绕在一起的尾部,早已超出了神话的维度,其尾部的造型和线条明显是在暗示人类,这就是人类繁衍的关键所在——DNA,生物基本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形分子结构。

 

当时1983年,正值人类刚刚发现DNA 双螺旋结构不久(1953年),国际社会正逐渐形成对人类基因工程的统一认知,各国都在积极地开展人类基因图谱的深入研究之时。此图瞬间成为了东方与西方、古代与当代、神话与科学各种议论的话题焦点。这到底是科学与艺术的相通,还是现实与历史的相似?是东西方生命哲学中存在着某种同一性的公理呢,抑或是生命本体中存在着未为人知的某种联系,众说纷纭。

 

让我们先回到这幅古画本身。。。

 

 

画面上并没有画作中常见的题跋和钤印,无从知道这般大气的作品出自于何方大神的手笔。这是一幅画在麻布上的墓葬用画,麻布的颜色虽已变成土灰色,但经纬依然分明,一边展示着当时的纺织技术,一边叙说着墓主人的经济状况。没有穿丝绢睡棺材,只能穿麻布衣服陪葬,这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墓主人生前并不是十分富裕。然而,恰恰是如此平民百姓般的命运安排,再加之整个墓葬在吐鲁番干燥的沙土和炙热的气候中迅速脱水,遗体和随葬品才能安度几千年,跨越时空来向我们诉说当时的故事。

 


高昌古城遗址

吐鲁番市东约四十公里的哈拉和卓乡附近

 

阿斯塔娜,维吾尔语是首都的意思。高昌古城是历史上中央政权的州郡治所和地方割据的政权中心。当高昌古城毁于14世纪成吉思汗西征的战火后,长期居住在那里的车师、匈奴、高车、突厥和九个大姓的汉族人不愿游走他乡,移居到高昌城北,聚成一个新村落,取名阿斯塔娜,生活于此,归葬于此。墓葬的建构是在中原两晋时代,内地的文化习俗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高昌,画风与葬俗也传到了阿斯塔娜。

 

家人逝世后,身着棉麻或丝绢,安卧于沙土为冢的墓穴里。逝者面对的戈壁土墓顶部,大都用木钉钉着一幅绢丝或麻布的伏羲与女娲的交合图像,祈望逝者追随华夏子孙的始祖神,融入浩渺的苍穹,返回自己的灵魂源头,在宇宙中重生!

 


阿斯塔娜古墓遗址

 

看来,这类伏羲女娲交合的图像,并非出自某个大家之手,而是各族居民中寻常画匠的作品,就好比过节贴个门神般普通!这既是谋生的手段,也是葬礼的必需。这类图形明显是在华夏的大地上普遍存在的。

 

从时间跨度上来说,伏羲、女娲人首蛇身互相纠缠在一起的画像,早在北魏时期就有了,东汉时期便出现了石刻,此后唐、宋以后各个朝代的画像作品中都有出现。而最近更有最新发现,早在商朝古蜀国时期(公元前三千多年前,商周时期)就有了伏羲女娲的合体玉石像:

 


三星堆特征的伏羲女娲玉石像

 

 

此尊伏羲女娲交尾玉器高176cm,伏羲身高92cm,女娲高88cm。从侧面来看俩人相对而视,呈“Y”字形态,伏羲的双手抱住女娲的腰部,女娲双手紧紧地贴在伏羲的左、右手臂上。

 


伏羲、女娲互相搂抱

 

伏羲双手抱住女娲的腰部,女娲腰部有古文字符号。

 


女娲后腰部有古文字符号

 

左二行是女娲背上的古文字(9个)右二行是伏羲背上的古文字(8个)其中A、H、X和“蜀”字在文献中均有发现。

 


伏羲女娲背部的古文字符号

女娲左侧两行、伏羲右侧两行

 

伏羲、女娲的头部是由一高72cm,宽40cm的凤鸟而连接起来的,凤鸟脚下的长方形槽为8×3×3cm,正好卡在二人头部。

 


伏羲、女娲的头部的长方形凹槽

用于连接凤鸟

 

凤鸟高72cm,宽40cm,凤鸟脚下恰好插入伏羲女娲的头顶部位,长方形槽为8×3×3cm。在凤鸟的尾部有三根羽毛。其形状与现代云南西双版纳所见的孔雀尾部羽毛十分相似。此三片羽毛的长度分别是 21cm,27cm,32cm,宽度分别是 2.8cm,2.5cm,4.0cm。

 


伏羲女娲头部的凤鸟长羽毛正反有古文字符号

 

凤鸟长羽毛正反有古文字符号,左二行是正面的符号,右二行是反面的符号。

 


凤鸟长羽毛正反有古文字符号

 

伏羲女娲自胸以下互相缠绕在一起。“脚”下是一只双头(龙与凤)龟,头之间的距离42cm,龟的宽18cm,龟的高度12cm、伏羲、女娲蛇身交缠在一起,就坐落在龟的背上。

 


底座,龙凤双头龟

 

再看看汉代洛阳一代的伏羲女娲图

 

洛阳卜千秋墓在今河南洛阳市烧沟村附近,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汉壁画墓。其建造年代约在西汉昭帝、宣帝时期(公元前86一前49年), 属于郡级官吏的墓葬。壁画绘于墓室顶部,描绘了墓主人夫妇在仙翁、仙女的迎送和神异怪兽的陪同下升入天界的情景。 在天国世界有两个人首蛇身像、日、月及青龙、白虎、朱雀等神异动物。表现的是死人升天的幻想世界。值得注意的是,人首蛇身像以日、月相配,应是伏羲、女娲二氏,而且布局在画面的首尾位置,表明伏羲、女娲是主宰的神。

 

河南洛阳卜千秋墓室壁画(白描稿)

 


河南洛阳卜千秋墓室壁画,伏曦女娲截图

(女娲下身有破损,但可以看到部分尾部)

 

在这幅壁画中,位于左侧上方的卜千秋之妻手捧三足乌乘三头凤而行,左侧下方的卜千秋坐在舟形蛇上。壁画中有神兽、祥云,还有伏羲伴日场景。三足乌又称青鸟,是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三头凤在《山海经》中有记载,乘坐时既可以不使人迷眼,又可以御凶,舟形蛇应是早期龙的形象。

 

 

与西汉相比,考古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则更多,内容也更丰富。位于山东省嘉祥武翟山北麓武家林的武氏墓群石刻俗称“武梁祠”,由于画像内容丰富,雕刻精美。在武梁祠的第一石第二层,雕刻的是一组面相对的男女人首,下身刻画成蛇形,做“X”形结,二人中间夹以小人像,下体是怪异的鱼尾形状,男像右手持曲尺。在画面的左上方有榜题“伏戏”,并有题记:“伏戏仓精初造王业画卦结绳以理海内。” 此外,武梁祠左后两座石室各有一幅类似的画像,其一石室,男女二像表现为背相对的姿势,手中持曲尺,下体也是交尾下曳,并有云气。其二石室是男女相对,肩上生翼。后世学者大多认为和伏羲交尾的女像即是女娲。

 

东汉,山东嘉祥武氏祠左石室画像石(拓片)

 

除此以外,还有数不尽的伏羲女娲石刻像、画像砖等。。。

 


东汉,武梁祠第一石第二层画像石(拓片)

 

东汉,河南实心画像砖(拓片)

 

东汉后期,山东大郭村

伏羲女娲环绕西王母画像石(拓片)

 

还有发现东汉时期的伏羲女祸圆形镜,直径11厘米,厚0.5厘米,半球形钮,圆钮座。整个纹饰面不分区刻绘一只白虎,虎呈站立式,四肢强健有力,肢体上刻有精细纹饰。虎首硕大,上有竪耳,双目圆睁,虎口大张,獠牙突现。白虎右上肢臂弯处绘有一伏羲,人面蛇身,头戴高官,蛇身盘曲于整个右侧镜背面,蛇尾摆停于虎之襠下。白虎左上肢簇拥着女娲,女娲亦人面蛇身,面呈女相,头戴双胜。蛇形身躯纠缠盘绕于左侧镜背面。

 

东汉  伏羲女祸镜

 

汉代,山东伏羲女娲画像石(拓片)

 


徐州汉画像石(拓片)

 

总的来看,在两汉时期,人首蛇龙之身,并且采取交尾合体的形式可以看作是伏羲女娲的标准像。之后,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伏羲女娲形象就更加流行起来。。。

 

西魏,壁画,敦煌莫高窟285窟此图中的伏羲、女娲南北相对,在画面的上端。它们均人首蛇身,头束鬟髻,著交交领大袖襦,肩披长巾,双袖飘举,奔腾活跃。周围天花飞旋、云气缭绕,烘托出神灵仙境氛围。

 


敦煌莫高窟 285 窟 伏羲女娲图

 

伏羲一手持矩,一手持墨斗,胸前圆轮中画金乌;女娲两手擎规,胸前圆轮中画蟾蜍。他们在此已由再创人类之神转化为日月神。

 

伏羲一手持矩,一手持墨斗,女娲两手擎规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及高句丽等边远地区出图墓葬麻布画,帛画等,证明伏羲女娲形象进一步扩散倒华夏的各个地区。

 


新疆吐鲁番出土伏羲女娲麻布画

 

汉魏之际,由于中原战乱频发,大批内地汉人迁移至辽东地区,盛行于中原的墓葬文化随之流传过去。之后这股风气又继续向东传播到吉林及朝鲜半岛西部,推动了高句丽墓葬文化的发展。高句丽壁画墓位于吉林通化市吉林通化集安市,其中的“五盔坟”是五座巨大的封土墓,属于高句丽晚期的贵族墓葬,其四号墓中的壁画绚丽多彩,飘逸流畅,富丽堂皇,墓室的东南西北四壁上依此绘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第一重顶石绘有人首龙身的伏羲女娲飞天冶轮人等。

 

伏羲女娲位于北角二抹角石上

 

伏羲女娲位于北角二抹角石上,均披发。伏羲居右,双手捧日轮于头上,日中有三足乌;女娲居左,双手举月轮于头上,月中有蟾蜍。

 

高句丽古墓壁画,左图伏羲,右图女娲

 

汉代,四川伏羲女娲天地日月崇庆画像砖

 

汉代,山东伏羲女娲画像石(拓片)

 

北魏,鲜卑沙岭7号墓伏羲女娲墓道画

 

之前,咱们说到的吐鲁番高昌国至唐西州国时期的墓葬后来相继出土了许多伏羲、女娲绢画,画面形式大致与以上相似:人首蛇身,交尾相拥,伏羲持矩,女娲持规。绢画上方有日,下方有月,周围布满丝缕相连的星辰。整幅绢画上宽下窄,与棺形相似,常覆盖于棺上,也有盖于尸上或置于尸旁者,还有张挂或用木钉固定于墓顶的情况。

 

唐,吐鲁番,绢本《伏羲女娲像》

 

唐,吐鲁番,绢本《伏羲女娲像》

 


唐,吐鲁番,绢本《伏羲女娲像》

 

好了,关于中国古代的伏羲女娲的画像或雕刻作品举不胜举,这里仅仅是冰山一角,但没必要一一盘点了。通过如此的笔墨无外乎是要提醒大家我们平日里对我们的始祖了解的太少了,其实在华夏大地上古往今来是有许许多多的文化一直延续至今的,只是我们都身在其中不自知了而已。可是罗列了这么多信息,伏羲女娲交尾图到底神秘在哪里啊,最终也没给出一个明确的交代,未免有点残忍。

 

但说实话,目前对于伏羲女娲的研究,到底二位是何方神圣,为何来到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华夏文明,官方民间都没有得出一个十分确凿的信息。所以,我也不便瞎造次,胡说八道了。在这里,我只能给一些我个人的“猜想”吧,仅供粉丝们参考。

 

请往下看。。。

 

如果特意地追溯历史,易经的《易·系辞》是最早提及伏羲的,而《山海经·大荒西经》就已经有女娲的描述了。虽然后来的各种文献和考证都指出伏羲哈女娲并非第一时间就成双成对地同时出现了,他们之间也并非一定是兄妹关系,但至少,都没有否定过,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这种违背现在生物科学的造型。

 

至今,人们都十分惊讶于当时人们的想象力(如果真的是凭空想象的话~),但我们除了说祖先们的想象力超群之外,还能有什么其他的看似合理的判断么?就像说了数千年的《山海经》,那动物与人的混合体,那多头多足的诡异造型,像及了生化危机里的变种,难道真的是远古劳动人民在辛勤劳动之余在田间地头凭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想出来的吗?那他们个个都比今天的好莱坞编导强了万倍了!

 

我这里倒是有一个假想,你要是不嫌弃,且听我说。。。

 

伏羲女娲并不是如达尔文所言,从爬行动物进化成猴子再进化成人的。这一点不用我说,你们也都会有巨大的疑惑。但他俩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这样的。。。伏羲女娲是基因改造的结果,是被非地球原生的智慧生命从地球以外的其他地方带来的黑科技(主要指基因科技),在地球上采集了地球原生的生物样本信息,最后混入那些高级智慧生命基因信息的基因改良品种。

 

好了,愿意继续了解的,往下看。看完这句话觉得纯属扯蛋的,可以×掉本文,洗洗睡了。

 

下面继续。。。

 

不仅仅中国古代,西方的古代也都有这样的造型,一半人类的躯体一半动物的躯体,三头六臂的神人神兽比比皆是。

 

而这些都是基因杂交技术的非稳定版本,当繁衍N代过后,显隐性特征逐渐稳定下来,便形成了今天的人类形态。在未稳定下来的那几代中,就都是处于半人半神的状态了。他们拥有地球上的各种动物拥有的特征,比如射手座造型的半人马,比如山海经中也有类似的神兽,只是还多了一对翅膀

这些大神,通常都有动物的某些特殊技能,奔跑、飞行、游水等等。。。同时还保留着那个智慧种族的智慧优势。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让他们基因在这个星球上继续延续,并且和地球上土生土长的基因合体,既保留了原有那个高智慧族群的优秀基因,又能保证这些基因能在地球上水土相服,适应地球上的环境气候,不断繁衍进化下去。

 

我曾经在一个群里说过基因的问题,基因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存储信息的介质,所有生物,一代一代新老交替生生死死,他们是如何把上一代、上n代的进化繁衍经验存留下来的,仅仅靠手把手地教学来传授经验吗?那是远远不够的!

 

基因,就是这样一种存储器,它把整个种族需要长期记忆下来并传宗接代的本能信息存储起来。你看那些小狗,刚被生下来,眼睛还未睁开,就知道摸索着往母亲奶头地方爬过去喝奶。这种求生的本能,就是记录本能的基因在起作用。

 

在伏羲女娲之前,智慧生物在地球上做基因改造试验,有n多次失败和主动被废弃的作品。但伏羲女娲是历经n次失败之后,第一次的正式成功作品。然后,伏羲女娲便开始阴阳和合自我繁衍,产生了n代传人,后来逐渐形成稳定的现在人类的特征,如同你我现在这个形态。

 

在地球上的基因改造,不仅仅限于亚洲一带,在几大洲都有相应的改造实验室,基因改造的取材也是就近的动物群体,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特征与气候条件。很明显,当时的几大河流域都成为了投放改造后的人类的合适地点。

 

这些高智慧的生命,不仅在地球上繁衍了新的智慧生命,还把他们手中对于自然科学与人体生命科学的智慧也一同传授了过来,其中就有《易经》《黄帝内经》。。。

 

现在,再回顾一下伏羲女娲交尾图,你便能很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到底要传递给我们什么信息

 

 

我们造出了天地,日月,星辰

在地球上培育出了万物

让他们遵循规律进化繁衍

后又通过DNA双螺旋的改造

将重要的信息植入其中

并造出了人类的祖先

而后传授给你们宇宙中的智慧

让你们利用工具来丈量测算

同时让你们意识到遵守规矩与法度

通过阴阳交合

你们将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

 

我们常说要“遵守规矩”,这个“规矩”二字,即是来源于圆规与直尺(矩),代表事物发展的规范与法度。矩为方正阳刚,规为阴柔圆通,一阴一阳,合生万物。同时,规矩二字也代表着天与地,矩画方形,规画圆形,天圆地方之意。人类处天地之间,需要遵从天地之法则。还有一点,表达也很充分:这个世界是被二元对立的辩证关系所垄断着的!

 

。。。

 

画工,只是谋生作画,他们只知道画中的必须要素,因为这是他们从师父那里心口相传下来的。而他们并不知道这在自己手中画出的伏羲女娲交尾图,延续的竟是人类祖先诞生那一刹那的伟大瞬间!

 

。。。

 

人类每天都在问,宇宙中到底有没有外星人,他们到底在哪里?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你自己就是“外星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大家都不是纯粹土生土长的地球人的后依,我们身体里都有一半的基因是那个智慧种族的基因延续。而那个种族,甚至都不是肉身,他们在高一个维度的世界里,一念之间便造出了我们。我们每个人的灵魂都来源于他们!

 

达尔文进化论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并不能以偏概全地把人类产生的过程全部都归结于自然进化的结果。在自然而然地进化过程中,毕竟被掺和进了某种外力,使得这一进化突变,以至于今天的状态。

 

这些曾经制造出我们祖先的智慧生命,如今仍然在宇宙的穹顶之上实时地监控着我们的每一举一动,丝毫不差。或许我们就像他们养的一缸金鱼,他们监控着我们,而我们的“视野”局限性,更多的是智慧的局限性,导致了我们无法观察到他们。他们深知人类自我破坏自我毁灭的能力,但这样的破坏与毁灭对于他们来讲,都只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小孩玩火是也,不烧疼n次,是不会长教训的,不到关键时刻他们也是不会干预的。

 

那么,问题来了~~,此时大家应该都会纳闷一个问题。他们到底为什么要造出这个世界,又为什么要造出我们?难道就为了造一个超级大的野生动物园,然后不厌其烦地观察我们互相争斗,打得鼻青脸肿,最后才明白一点点宇宙中的道理吗?

 

我将在下次的文章中回答这个问题。

 

 

 

最近琐事繁忙,耽误了发文给药,还望大家理解。顺祝,十一快乐!

 

2016年10月5日

7号床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