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1 1 1 1 1 1 1 Rating 0.00 (0 Votes)

近日,一名自称7岁随父母移民美国的华裔二代在美国最大的华人论坛文学城上发帖称,对于想移民至美国实现“梦想”的父母,其建议应该先仔细考虑移民会对孩子造成的具体利弊再选择是否移民。因为父母一厢情愿的移民梦却往往也断送了孩子的未来。

据海外网1月19日报道,这一篇帖子引发网友热议。作者ArmorUSA称他发帖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和他一样的华裔二代美国移民的中国父母,他们在打着让他们的子女追逐梦想的旗号匆忙来到美国前,应该充分了解出生在美国的华人在美国是如何被对待的这一现实。帖子发出后很快被转载到其他华人论坛上,包括美国本土最大的在线论坛Reddit,迅速引起华裔二代移民的共鸣。



首先看看ArmorUSA在Reddit上是如何陈述他的观点的吧。他说,坦白来说,他认为华裔二代美国移民在美国面临的种种现实其实是他们的中国父母的责任。作为他们的孩子,他们不能够责怪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年龄很小的时候把他们带到美国来,因为这些父母已经做了他们认为最好的事情并且没有人可以精确地预见未来。然而,作者不得不说的是,一旦这些父母带着他们的孩子来到美国,他们就故意让他们自己看不到西方世界的现实以及美国白人对亚洲人的看法。他们被自己的老观点所欺骗,即“美国是一片充满机会的土地”,以至于他们不能理解或是听得进去其他可能的观点。

作者接着说,最糟糕的地方是中国父母总是在自己的圈子里说着读着中文,却强迫他们的孩子经历“真实的美国”。但是当他们的孩子回家后向他们诉说美国并不是简单地如同他们父母所说的那样美好时,他们的父母总是让孩子收回他们的话,并告诉孩子父母才是真正了解美国的人。作者认为这一逻辑是愚蠢的。

根据作者ArmorUSA,华裔二代美国移民必须经历这些痛苦。首先是他们必须面对两层歧视:地理上的和种族上的,而美国白人只需面临一层,即地理上的歧视。其次,华裔二代美国移民没有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强大的网络,因此他们不得不依赖他们仅有的来自中国的权力和影响力。作者过去常常有让美国二代华裔社区与白人特权抗争的想法,但这一想法无法得到支持,甚至是来自他们父母的支持。作为成长在美国的二代华裔,他们丧失了作为中国人的利益,丧失了中国文化,不会说中文,并且不能被中国人民所接受,而这一点他们的父母是根本看不见的。同时,他们仅能得到一些美国文化的元素,但由于他们不是白人,因此不能实现作为美国人的所有利益。白人尊敬权力、权威、金钱和影响力,而不仅仅是温顺融进白人里的人,仅仅作为一个华裔二代,是不可能获得白人的尊敬的,很多在权力和商业要职上工作的白人更尊敬中国人而非在华裔二代。华裔二代美国人不缺乏社会技能,但美国的环境并不尊重华裔二代,美国社会存在着种族歧视。华裔二代缺乏中国本土长大的人的自信,华裔二代恐怕是最不自信的一群人。

众多华裔二代网友看后纷纷留言,毫不吝啬地坦言他们的苦水。

 

其实很多答案没有写到点子上。

这跟要不要移民无关,也跟融入问题无关。

这是一个典型的“身份认同危机”的案例。

很多ABC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自卑心理,但又不能完全归罪于美国的种族歧视。主因是他们在小的时候没有被家庭教育出完整的身份认同。很多一代移民父母(尤其是上个世纪的)对美国抱有一种完全崇拜的心态,也迫切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真正的“美国人”,因而忽略了让孩子正确认识到自己除了是美国人之外,也是“华人”的另一重身份。

甚至很多ABC小时候意识不到自己跟白人小孩有什么区别。我曾经看过一个ABC的演讲,她说小时候她玩“模拟人生”的游戏,很自然地给自己的游戏角色选择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形象,直到很久之后,她才觉得好像不对劲,因为自己镜子的形象并不是这样的。

其实认识到并接受自己与他人天生的不同,这一部分教育应该是家庭的责任。而如果父母不告诉孩子,“你跟他们不一样”,在学校里老师或者其他人出于礼貌更加不会指出这一点。直到孩子某一天突然意识到:“哦,原来我跟他们不一样”时,那时候TA可能已经遭遇到种族歧视,或者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被区别对待了。这时候他的世界观可能会小范围地崩塌,并且伴随着巨大的失落。如果他在成长过程中,又接收了许许多多关于中国、关于华人的负面信息,自卑是不可避免的。而自卑的心态会让他更加敏感,对社会更容易产生疏离感。

当ABC意识到自己并不是白人或者无法变成白人时,他们下意识地会去想“我到底是谁?”。他们很难找到答案,因为对于“华人”,他们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伴随着很多负面的名词和信息。他们可能不会讲中文,也对华人的文化一无所知。这个时候让他们认同“自己是华人”,是很难的一件事。那这样自己就“什么都不是了吗?”,每个人对自己都必须有一个定位。如果没有,就会陷入到巨大的不确定中。这篇文章的作者的解决办法是:希望自己的父母从来没有移民过,这样就可以解决这个自我认同危机了。”

 

其实这样的自我认同危机的例子在金庸的小说里也可以找:一个是《天龙八部》里的萧峰,他从小在宋国长大,接受的教育都是契丹人是蛮夷、是坏蛋,当他突然知道自己不是汉人,而是契丹人的时候,一时无法接受甚至想自杀。他也一度对别人说“契丹”这个词变得非常敏感。他融入不了汉人,但是又不接受自己是契丹人的事实,因此想隐居。当然他最后还是接受这个事实,并且回到辽国生活了一段时间。最后他自杀,跟他两头不讨好,两头不被接受的处境也莫大的关系。

另一个就是《射雕英雄传》里的杨康,从小没有人教育他,他是汉人。他一直以为是自己是金国小王爷,也看不起汉人。后来知道真相,一度想做回汉人,但是对汉人的反感让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最后仍旧做回了金国人。当然他运气好而且地位高,并没有碰到被金人排斥或者歧视的事实。因此他加强自己的金人认同,也不失为一种心理健康的解决方案。

但这两个例子表明身份认同的崩塌会给人的心理造成何种巨大的改变,并且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自我认同,来把握自己、自我定位。

 

扯得有点远了,回到主题。

上个世纪的移民,很多英语不好,做的也是社会底层的工作。因为中美之间巨大的差距,不少人是对中国文化完全否定的。再加上工作忙,教育理念落后,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认同感,能送孩子去中文学校已经不错了。

不止是上个世纪的移民,很多现在的中国移民也会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既然移民了,孩子就是美国人(其实他们忽视了,美国人也分白人黑人拉丁人等各个民族的,并不存在一个叫美国人的种族),跟中国也没什么关系。学不学中文、认同不认同是自己是华人、做不做香蕉人没什么可纠结的。只要生活得好就行了。

这话在一定程度上有道理,即”只要生活得好,如何认同自己没关系“。但前提是“生活得好”也包含“心理健康”、“自信”等因素。而良好的身份认同——即正确认识自我——是很重要的前提。

正确地认识自我,包括认同自己是美国人,也包括认识到自己是少数族裔,认识到自己是华人。因为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将来走入社会,当别人把你当“少数族裔”、“华人”对待的时候,你会下意识地反感、自卑。周围的环境不会因为你不喜欢,而不把你当“少数族裔”,不把你当“华人”(尽管美国的大环境已经非常宽松,也尽量不触及这方面的话题)。

所以你经常会看到,如果有人误会一个ABC是来自中国的,他会很生气;为了不让人误会他是中国人,可能他会比白人更痛恨中国,更喜欢骂中国。

当别人问ABC是来自于哪里的时候,ABC可能会坚持只说美国,而不会提及自己的祖辈。假如别人再追问where are you orginally from?就会觉得是歧视(如果他的祖先是英国皇室,他还会苦恼别人追问吗?)。

甚至于,当有人觉得华裔成绩都很好的时候,他们认为这是“stereotype",并且出于自卑的心理,故意逃课证明自己不是“华人”。

这里固然有身边的人不够敏感的因素,但究其根本,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以自己的另一面身份为耻。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湖南人,经常被人误认为是北方人,可能顶多解释一下,不至于生气。

又假如你父母是湖南人,你小时候就来到北京,并且有北京户口,别人问你老家是哪里的,你会羞于承认吗?

当别人知道你是湖南人时,说"你一定很能吃辣吧?”,实际上你并不吃辣,你会告诉他们你不吃辣,但你不会生气,更不会故意向别人表现出你不能吃辣,以证明别人是“stereotype"。

为什么?因为你并不以自己的湖南人身份感到羞耻。你很轻松地接受了“自己是北京人,也是湖南人”。这两者既没有冲突,也不给你带来困扰。

我们很少见到一个河南人因为见多了河南的负面新闻或者地域歧视而不承认自己来自河南(其实也有少数这样的人,但正好可以当反例)。相反他可能还会站出来反对这些偏见。身份认同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它几乎从童年时代就开始成型,一旦成型,很难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成年之后移民一代,哪怕换了国籍和护照,哪怕在国外生活几十年,仍然很难否定自己的中国人身份,无法斩断自己跟母国的联系。

对于一个已经有完整的中国人身份认同的第一代海外移民来说,当有人歧视你,你会生气、会愤怒。但不会因此自我否定。当有人告诉你“你永远也成为不了白人”时,没准你还会翻个白眼“谁要成为白人”。因为对于你来说,你早就接受了自己“非白人”、“华人”的身份设定,这时候是身份认同在发挥着心理保护作用。

而对一个从小自我认定为一个“白人”的ABC来说,当有人因为他的黄皮肤歧视他时,当主流社会告诉他”你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白人”的时候,对他来说无异于天大的打击。他不仅会愤怒,还会自我否定,会厌恶给自己带来这一切的自身的特征。

 

当然,我以上举的例子并不完全切合美国ABC情况,因为在中国,湖南人、北京人、河南人的区别已经较少(抛开户籍因素的话),而在美国,华人和白人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至少在外表上,一眼就能看出来区别,华人也面临着职业天花板和融入的问题(华人能不能融入白人主流,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那么,在大环境短期内不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前提下,能做的是什么? 作为家长,应该正视孩子的“华人身份”,不说精通,起码也要让孩子一定程度上了解中华文化。正确地认识自己之后,碰到种种不公平的对待、种族歧视,才不至于被别人牵着走,从而陷入自卑心理。其实这就是美国社会少数群体经常说的be proud of yourself. 这里的proud不是叫你骄傲自大,而是接受自己,以自己的独一无二感到自豪。无论你是黑人、亚裔还是同性恋,只要你建立了良好的身份认同,只要你为自己感到proud,普通的歧视和说三道四就伤害不了你了。这个proud可以保护你,让你内心强大起来。

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当哪一天你的孩子意识到自己永远无法成为白人之后,他还可以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他还知道自己可以做一个华人,并且因此对自己很满意,很自豪。

 

不过我相信随着中国新一代移民的涌入,情况会变得好很多。现在新一代移民,本身英语好、技能好,两者都不好的还有钱,教育理念方面也与时俱进,更重视孩子的中文教育,也会创造机会培养孩子对中华文化和历史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现在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本身也在缩小,第一代移民的自信心也在增强。

 

另外我想说,除了教育理念的问题,父母的言传身教是一个很大的影响。

很多父母本身对中国有负面的感受,就经常在言谈间经常讲到,孩子自然记在心里。倒不是说要故意讲中国的好话,不能讲中国的坏处。而是说,孩子需要多一些美好的信息。就好比你觉得社会黑暗,但也不能天天给孩子讲社会多黑暗,而是会从小给孩子讲美好的童话,让他树立起美好的信念。这样哪怕将来遇到真正的黑暗,仍存有美好的信念可以走下去。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