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1 1 1 1 1 1 1 Rating 0.50 (1 Vote)

提着小篮来到山上......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采蘑菇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可是等我们长大以后,了解到一些吃蘑菇而中毒的消息,便谈菇而色变,对所有的野生菇都避之而恐不及。其实,只要掌握一定的野生蘑菇的知识,我们就能避开那些危险和陷阱,从容地走进一个五光十色的自然宝库。

 

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些剧毒真菌。

一:鹅膏菌属(Amanita)的几种毒菌

说到毒蘑菇,当然要从鹅膏菌(Amanita)开始。因为全世界90%以上的中毒死亡事件都是因为误食了某种剧毒鹅膏菌而引起的。鹅膏菌属包含了大约600个物种,其中很多都有剧毒,下面就介绍最有名的几种:

1.“毒蝇伞”FlyAgaric (Amanita muscaria)

“毒蝇伞”虽然只造成了极少的死亡事件,但由于它的极高的上镜率,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它:

从前,在遥远的森林里,住着一个可爱的小精灵......

红红的花裙子上缀着圆圆的白色斑点,这个可爱,呆萌的形象,就是童年对蘑菇的美好印象。

那么,各种绘画和童话书中的那个妖艳的蘑菇形象,究竟是来自于何种蘑菇呢?

它的名字叫做“毒蝇伞”Fly Agaric (Amanita muscaria)。作为蘑菇的形象大使,它却有着致命的剧毒。据研究, 一次吃下15朵“毒蝇伞”, 就能达到致死的剂量。

“毒蝇伞”在北美地区很常见,于针叶和阔叶林中都能找到。

“毒蝇伞”是最好辨认的蘑菇之一:其菌盖上散布着白色的鳞片,菌柄上有菌环(菌盖张开时),菌柄底部有着膨大的菌托。但是要注意的是,“毒蝇伞”菌盖上的鳞片可能在一场雨后就能脱落殆尽,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会把“毒蝇伞”误认为是可食的橙盖鹅膏菌(鸡蛋黄蘑Amanita Caesarea)。

“毒蝇伞”还有几个同胞手足。它们形态相似,但颜色不同。这个是Amanita muscariavar guessowii

Amanita Muscaria Var. viridis

Amanita muscaria var. formosa

Amanita muscaria var. Alba

这个看起来象“毁灭天使”(Destroying Angel) 的白蘑菇,其实是一种“毒蝇伞”。它和“毁灭天使”的区别是,它的菌盖上有鳞片,而“毁灭天使”的菌盖上没有鳞片。

“毒蝇伞”虽有剧毒,但实际上极少导致死亡。其鲜艳的红色有强烈的警戒效果。虽然如此,世界上仍然频频发生“毒蝇伞”的中毒事故。原因竟然是因为人们主动地去品尝它。原来,“毒蝇伞”是迷幻蘑菇(Magic Mushroom)的一种, 人们常常为了体验那种独特的幻觉而不惜冒险。这很不明智,因为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品种的迷幻蘑菇比“毒蝇伞”更安全更有效。

“毒蝇伞”中的精神刺激物质主要为蝇蕈素(muscimol)和鹅膏蕈氨酸(ibotenicacid)。值得一提的是,春季和夏季生长的“毒蝇伞”中的毒素含量,比起秋季的要高得多(多达10倍)。

在很久以前,人们就认识到了“毒蝇伞”的致幻的效果。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萨满教巫师很早就拿她来举行祭祀活动。吃了一定量的这种蘑菇后,能产生灵魂出窍的效果,看到很多奇特的幻想。因而巫师们常用它来通灵。

不同的人食用“毒蝇伞”后会得到不同的迷幻体验,这出决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蘑菇的生长季节,生长环境等因素。有些人吃了这种蘑菇,会感到特别兴奋,或者感觉力大无穷,或是视觉扭曲,看到比例失常的人物幻象......这是著名的童话故事《爱丽丝漫游仙境》的灵感来源。

而另一些人吃后却可能会感到恶心、倦睡、眩晕等等。

人们还观察到,驯鹿吃了“毒蝇伞”后,也会兴奋地奔腾跳跃,似乎体验到了飞翔的快感。

更有民俗学家经过考证而提出:人们装饰圣诞树的传统,发源于古时候人们在松枝上晾晒“毒蝇伞”的习俗。而“毒蝇伞”的红白两色,也和圣诞老人的服饰颜色不谋而合。可见蘑菇对人类的文化习俗具有深远的影响。

2,“死亡帽”Death Cap (Amanita Phalloides)

“死亡帽”Death Cap (Amanita Phalloides),又名毒鹅膏菌、鬼笔鹅膏、恶臭鹅膏、绿帽菌、蒜叶菌、高把菌、毒伞等。

它是最毒的蘑菇之一。世界上50%以上的蘑菇中毒死亡事件都是由这种鹅膏菌引起的,真是名符其实的“毒王”。据研究,在历史上,可能是它导致了著名“吃货”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Roman Emperor Claudius in 54 CE)和教皇克勒孟七世(Pope Clement VII in 1534)的死亡。

要注意的是,它的菌盖颜色多种多样。

“死亡帽”的菌盖颜色以绿色为基调,有橄榄绿、灰褐绿色、烟灰褐色、暗绿灰色,浅黄,浅棕色等多种色彩。

雨后生长的“死亡帽”,其菌盖颜色往往会变淡。

“死亡帽”的菌盖上没有鳞片。其菌盖的颜色,菌柄上的菌环和底部蛋壳状膨大的菌托,是它的几大主要特征。菌环和膨大的菌托也是鹅膏菌属(Amanita)其他蘑菇的共同特征。但是菌环很容易脱落,菌托部位又埋在土里,使得“死亡帽”看起来象是无毒的蘑菇,这也是人们经常误认误食这种剧毒鹅膏菌的原因。所以,新手采蘑菇时首先要把蘑菇埋在土里的部位连根挖出,再来观察菌托部分,这是辨认鹅膏菌的主要方法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毒的蘑菇这一,“死亡帽”主要含有鹅膏毒肽(amanitin)和鬼笔毒肽(phalloidin )。“死亡帽”的毒性极强,误食半个蘑菇,就足以造成一个成年人的死亡。

而且,“死亡帽”的毒素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高温烹煮,低温冷冻,干躁脱水,泡水清洗,这些处理都不能降低它的毒性。对这种毒素,过去长期以来都没有行之有效的解毒方法和医疗手段。如果误食“死亡帽”而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则死亡率接近100%。有时甚至是全家死亡。

“死亡帽”的毒素可以迅速被人体的消化道吸收,进入肝脏。这些毒素会抑制RNA聚合酶II并与之相结合,而RNA聚合酶II是合成信使RNA和蛋白质的必需成分。于是,肝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受阻,细胞代谢停止,造成肝细胞的大片死亡。而且,由于这些毒素无法被肝肾所降解,血液里的毒素会循环往复地不断毒害肝脏和肾脏,直到最后肝肾衰竭。

误食“死亡帽”后,通常6到12小时内开始表现出急性肠胃炎的症状:恶心腹痛,上吐下泻。一两天后症状缓解,进入假愈期。正当人们以为自己已经挺过去了,病情却又突然恶化。肝肾受损的症状开始显现,并累及心脏、肺、脑,最终多器官衰竭。中毒者可能会全身剧痛,而大脑却是清醒的,直到最后昏迷。死亡过程可能持续一到三周,如同凌迟酷刑,真是生不如死。

“死亡帽”原来广泛分布在欧洲,近来随着国际贸易(木质包装材料的使用)而在全世界扩散,或者因移植如橡树、栗树和松树的非本土树种,而意外传播。在北美地区,“死亡帽”很常见。近来温哥华就有“死亡帽”的中毒报道。

万幸的是,最近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叫水飞蓟素的新化合物可以用于治疗“死亡帽”中毒。水飞蓟素提取自乳蓟,可以阻止肝脏对“死亡帽”的毒素的吸收。据报道已有60位“死亡帽”中毒者通过使用水飞蓟素得以康复。不过,治疗的成功率处决于医生对中毒原因的及时确定。所以,食用野生蘑菇,最好不要多品种混食,并且要每种留下一个做样品。以便中毒时医生能及时确定中毒的缘由并及时对症下药。

3. “毁灭天使”Destroying Angels

毒后“毁灭天使”又名白毒鹅膏菌,白毒伞,是最毒的蘑菇之一。它的知名度甚至超过毒王“死亡帽”。它纯白素洁,气质高雅,亭亭玉立,风姿卓绝。

“毁灭天使”不只是一种蘑菇,而是一个“天使团”,包含好几个姐妹。

北美最常见的这种“毁灭天使”, 其拉丁学名为Amanita Bisporigera。最近多伦多一名52岁的亚裔新移民误食这种蘑菇后险些送命,她最后靠肝脏移植,才得以幸存。

这也是“毁灭天使”菇的一种,名叫鳞柄白毒鹅膏菌(Amanita Virosa)。如果在它的菌盖上滴氢氧化钾溶液,相应部位会由白变黄。这是它区别于其他“毁灭天使”的特征。

Amanita Magnivelaris

AmanitaOcreata

Amanita Elliptosperma

AmanitaVerna

Amanita exitialis

以上的几种“毁灭天使”的共同之处是, 它们都是纯白的鹅膏菌。所以,在野外看到纯白的蘑菇,就要立即警惕起来,首先要辨别是不是“毁灭天使”。碰到不认识的白蘑菇,一定要把完整的根部从土里刨出来,再检查是否有膨大的蛋壳形的菌托。如果有,就基本可认定为“毁灭天使”的一种了。

一般人对颜色鲜艳的蘑菇都会产生戒心,而容易对这种白蘑菇放松警惕。可是,纯白无暇的“毁灭天使”看似无害,却是最危险最致命的蘑菇之一。它的毒性和“死亡帽”不相上下,食用它将会追悔莫及。所以,在欧美它被称为“傻瓜的蘑菇”(fool's mushroom)。

“毁灭天使”幼小时很象白色的马勃菌, 也象可食的洋菇(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和四孢蘑菇Horse Mushroom (Agaricus arvensis)。许多来到美洲的亚裔新移民,还不了解本地蘑菇的危险性,往往凭过去的经验把“毁灭天使”误认成可食的蘑菇品种,因而经常发生严重的中毒事故。

“毁灭天使”主要含有鹅膏毒肽(amanitin)和鬼笔毒肽(phalloidin )。这些毒素会对肝肾等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误食一小株“毁灭天使”就会中毒。如果中毒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死亡率高达80%。“毁灭天使”造成的死亡人数仅次于“死亡帽”。

误食“毁灭天使”后的症状和“死亡帽”相似,也分为潜伏期,肠胃炎期,假愈期和内脏损伤期,精神症状期,死亡(或恢复期)等几个阶段。抢救措施早期主要有催吐和洗胃等,中后期有血液透析,血浆置换, 换肝等,但死亡率仍然很高。

α-Amanitin是“毁灭天使”含有的多种鹅膏毒素之一,是造成中毒者死亡的罪魁祸首,但是它也可以用来造福人类。由于其独特的生化性质,它已被广泛用于细胞分裂和癌症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在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医学、生物防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试剂。它的每克售价约为20万加元,比钻石贵得多。

除了上面三种最著名的鹅膏菌,鹅膏菌家族里还有很多毒菇。下面再例举几种致命的鹅膏菌:

4.拉丁美洲死亡帽Amanitaarocheae

拉丁美洲“死亡帽”Latin American death cap (Amanita arocheae)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和中美洲、南美洲等地,毒性和“死亡帽”相似。

5.Amanita Smithiana

Smith's lepidella ( Amanita smithiana)主要分布在北美洲西部的针叶林中。

这种蘑菇很好认,它的菌盖上象是扑了一层白粉。但是,一场雨过后,这些鳞片就会被冲洗干净,令其看起来象白松茸。

6. Amanita sphaerobulbosa

Amanita sphaerobulbosa主要分布在亚洲。在1978年,两名日本人吃了这种蘑菇而中毒死亡。

7.灰花纹鹅膏菌(Amanitafuliginea)

今年6月23日,中国粤北翁源县5人误食灰花纹鹅膏菌(Amanita fuliginea),造成2人死亡,3人重伤。

8. 黄盖鹅膏Amanita subjunquillea

黄盖鹅膏(Amanita subjunquillea)又名东亚死亡帽, 主要分布在东南亚。

以上例举了部分剧毒的鹅膏菌。我们不需要把它们都记住,但一定要掌握鹅膏菌的共同特征,这样就能举一反三,在采蘑菇时识别并避开这些高危的品种。

二:沟褶菌属(Trogia)的毒菌

毒沟褶菌(Trogiavenenata

毒沟褶菌Trogia venenata

30多年来,在中国云南北部海拔1800-2600米的山村,每年都有十几名村民莫名猝死,累计已经死亡400多人。而且死亡大多发生在7-9月雨季。当地政府多次组织专家进行研究, 都没有找到村民神秘死亡的原因。一时间人心惶惶。

2008 年,造成村民死于非命的元凶终于被揪了出来,它就是毒沟褶菌(Trogia venenata)。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从这种蘑菇中分离纯化得到两个新的非蛋白质氨基酸,并在死者血液中也发现了同样的氨基酸。这些毒素能在短时间内引起中毒者的血糖急剧降低。具体致死机理还在进一步研究中。

根据研究结果,政府部门对村民进行了相应的宣传和教育。2010和2011年没有出现类似猝死报告。

三: 圆孢侧耳属(Pleurocybella)的毒菌

“天使之翼”/贝形圆孢侧耳Angel Wing (Pleurocybella porrigens)

“天使之翼”菇Angel Wings (Pleurocybella Porrigens),外表冰清玉洁,晶莹白皙。

其翩翩之态,有如天使的翅膀,故而得名。

“天使之翼菇”Angel Wings (Pleurocybella Porrigens)长在枯死的针叶树的树干上,出菇期为九月到十月。

以前这种菇被认为是可食的,历史纪录里没有因食用它而中毒的报告。但是2004年在日本发生的中毒事故震惊了全世界,有70人吃了天使之翼菇需要入院,其中19人在一个多月里因为急性脑病而相继死去。

“天使之翼”菇的中毒机理还没有被完全研究透。目前已发现它含有一种独特的氨基酸(Amino Acid),能杀死动物的脑细胞。也有研究称这种真菌体内含有大量氰化物(Cyanide)。

“天使之翼"菇长得酷似无毒可食的白色平菇(蚝菇)。那么,怎么来区分这两种蘑菇呢?

平菇和“天使之翼菇”的区别主要有:

1平菇长在阔叶树的树干上,而“天使之翼”菇长在针叶树的树干上(以上为“天使之翼”菇)。

2 平菇的菌盖有多种颜色(以上两种为平菇)。

而“天使之翼”菇的整体是纯白的(以上为“天使之翼”菇)。

3 平菇有较明显的圆柱形菌柄(斜向偏心)。其菌盖边沿有皱褶(以上为平菇)。

而天使之翼菇的菌柄(扁平)不明显。其菌盖边沿较齐整(以上为“天使之翼”菇)。

四: 角棒菌屬Podostroma)的毒菌

1火焰茸(Podostroma cornu-damae

火焰茸( Podostroma cornu-damae),又名“鹿角肉座壳菌”。它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真菌,没有之一。

“火焰茸”分布在日本、中国、爪哇和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等地。它已在日本和韩国造成了多人死亡。

“火焰茸”的外形恐怖,恐怕没有多少人有勇气品尝它。误食它的人大多是把它错认成红色的珊瑚菌了(Clavulinopsis miyabeana)。

如果不幸吃了这种真菌,误食者很快就能感受到它的毁灭性威力。

“火焰茸”含有剧毒的单端孢霉烯属族毒素(trichothecene mycotoxins),又称为新月毒素,和一种化学武器所使用的毒素相类似。

误食“火焰茸”后,约十分钟就会出现中毒反应:一开始是腹痛,上吐下泻等症状,然后是手脚麻痹、呼吸困难、造血功能障碍、全身皮肤糜烂、肝肾受损等许多复合症状,死亡概率极高。

即使未死亡者亦会有小脑萎缩、掉头发、脱皮、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等后遗症。中毒者的种种创伤就如同经历过原子弹爆炸的高剂量辐射。

即使是触摸这种毒菌,都是危险的。“火焰茸”的汁液对皮肤有刺激性,会导致皮肤溃烂,若接触口腔则会造成口内发炎。所以,野外看到这种真菌,只能敬而远之。

五:环柄菇属(Lepiota )的毒菌

环柄菇属(Lepiota )的部分蘑菇,含有和鹅膏菌属里的“死亡帽"以及“毁灭天使”相同的鹅膏毒肽和毒伞肽,会造成中毒者的肝肾衰竭,所以对人高度危险。现在就让我们来认识几种剧毒的环柄菇。

1近肉红环柄菇Lepiota subincarnata

近肉红环柄菇是一种小型蘑菇。菌盖直径1.5-2.8cm,中部稍凸。菌盖表面有肉红色鳞片,呈环纹状分布。菌盖中央的鳞片密集,呈暗褐红色。越靠近菌盖边缘,鳞片颜色越浅。

菌柄细长。长2-5cm,粗0.2-0.4cm,白色。菌环易消失或仅有痕迹。菌柄下半部分(菌环位置以下)带红褐色鳞片。

2褐鳞环柄菇Lepiotahelveola

褐鳞环柄菇的菌盖表面有褐色小鳞片,呈环带状排列。菌盖直径1-4cm左右。

褐鳞环柄菇的菌柄细长。长2-6cm,粗0.3-0.7cm,白色,内部空心。菌环白色,小而易脱落。

3栗色环柄菇Lepiota castanea

栗色环柄菇(Lepiota castanea)也是一种小型蘑菇。菌盖直径2-4cm,中央凸起。菌盖表面呈土褐色至浅栗褐色。

栗色环柄菇的菌柄细长。长2-4cm,粗0.2-0.4cm。它的菌环不很明显。菌环以下的菌柄部位有鳞片。

栗色环柄菇夏秋季生于林中或林缘地上,群生或散生。

肉褐鳞环柄菇Deadly DapperlingLepiota brunneoincarnata

肉褐鳞环柄菇在欧洲和北美洲的针叶林中生长。

它是欧美多起死亡事故的罪魁恶首。

5细环柄菇盾形环柄菇(Lepiota Clypeolaria

盾形环柄菇(Lepiota Clypeolaria)的菌盖直径为3-7cm, 初期呈半球形,后期呈扁平形且中部凸起。菌盖中央有褐色鳞片。

菌柄长4-8em,粗0.3-0.6cm,白色。菌柄上(菌环以下)有絮状或毛状鳞片。

以上几种环柄菇的形态大同小异,鳞片颜色略有不同。这几种环柄菇含有和“死亡帽”及“毁灭天使”同样的毒素。中毒症状也和误食“死亡帽”的症状相似。发病初期多为急性胃肠炎,然后是假愈期,接着出现烦躁不安、抽风、巩膜黄染、皮下出血、肝肾衰竭等,若得不到有效救助则会休克而死亡。

由于可食的王子菇prince mushroom (Agaricusaugustus)和粗鳞大环柄菇shaggy parasol(Chlorophyllum rhacodes)在形态上和它们有相似之处,因而在采食王子菇和初鳞大环柄菇时要特别小心不要误采环有毒的环柄菇。

六:丝盖伞属(Inocybe)的毒菌

1变红丝盖伞Inocybe erubescens

变红丝盖伞deadly fibrecap、brick-red tear mushroom、red-staining inocybe(Inocybe erubescens)的菌盖未完全张开时呈钟状,粉红色。其菌盖表面有丝状覆盖物,故而得名。

变红丝盖伞的出菇期为春季和夏季。常见于山毛榉林等阔叶林中。

变红丝盖伞含有蝇蕈素(muscimol),这和鹅膏菌属里的“毒蝇伞”(amanitamuscaria)所含的毒素相同。但是其毒素含量比“毒蝇伞”还高,因而会致死,它也因之比“毒蝇伞”更危险。1937年,英格兰南部的萨里郡就有人因之中毒而死。

2黄丝盖伞(InocybeFastigiata

黄丝盖伞(InocybeFastigiata)的菌盖直径约为2-10cm,锥形,表面有辐射状的长丝。颜色为黄色或棕色。

黄丝盖伞于夏季和秋季生长在阔叶林中,尤其在榉树林中更为多见。在美洲和欧洲分布广泛。

黄丝盖伞所含的毒素主要为蝇蕈素(muscimol)。

3污白丝盖伞(Inocybe Geophylla

污白丝盖伞(Inocybe Geophylla)是一种小型真菌。其菌盖中部凸起,直径1-2.5cm,污白色,菌盖中部带黄色。菌柄长3-6cm,粗0.2-0.3cm,白色。

污白丝盖伞于夏秋季在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其毒素和变红丝盖伞、黄丝盖伞相同,即蝇蕈素(muscimol),也就是鹅膏菌属里的“毒蝇伞” (amanita muscaria)所含的毒素。

七:杯伞属(Clitocybe)的毒菌

1环带杯伞Clitocybe rivulosa

环带杯伞(Clitocybe rivulosa),俗称假香蕈(false champignon)、傻瓜的漏斗(fool's funnel)和出汗蘑菇(sweating mushroom)。

环带杯伞是一种白色或浅黄色的蘑菇。其体型小,菌盖直径为3–4厘米。菌褶呈白色。菌柄细长,长约4厘米。无菌环。当环带杯伞衰老时,它的菌盖表面会出现环状裂缝,因而得名。

环带杯伞广泛分布在欧洲和北美的草坪、草地和其他长满草的地区。有时候环带杯伞在草地上成圆环状生长,因此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仙女之环”菇硬柄小皮伞。

环带杯伞所含的主要毒素为蝇蕈素(muscimol), 又名毒蕈碱。人类最早是从鹅膏菌属的“毒蝇伞”中提取到这种物质,但这种毒素常常在其它菇类中含量更高。环带杯伞的中毒者会出现腹痛、严重恶心、腹泻、视力模糊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另外会流泪,流口水和大量出汗。所以它有“出汗蘑菇”的别号。严重时能导致心衰竭和呼吸衰竭并致死,不过,环带杯伞导致的死亡个案不多。解毒剂为阿托品。

白霜杯伞Clitocybe dealbata

白霜杯伞(Clitocybe dealbata),俗称象牙漏斗(ivory funnel),也被称为“出汗蘑菇”(sweating mushroom),在欧洲及北美洲很常见,通常生长在草坪和草地上。

白霜杯伞是一种小型菌类。其菌盖多呈扁平状,部分呈凸圆或漏斗形状,直径2至4厘米。菌柄高约2至3.5厘米。颜色为米色至浅褐色。

白霜杯伞的毒性与环带杯伞相近,主要的有毒成分为毒蕈碱。中毒症状也相似,包括大量流涎、出汗和流泪。所以,它也是“出汗蘑菇”的一种。夏季和秋季,白霜杯伞通常会在多草地带生长,且常呈环状成群出现。野生菌爱好者采食硬柄小皮伞和斜盖菇时,要小心误采这种蘑菇。

八:麦角菌属(Claviceps)的毒菌

黑麦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

麦角菌是一类特殊的真菌,它会感染谷类作物(如小麦),并在麦穗部位长出黑色的麦粒状的菌体,称为麦角。

人们食用这种受感染的谷物后, 会产生幻觉、痉挛、精神错乱、四肢疼痛、如火焚身等症状。中世纪曾在欧洲造成大规模瘟疫,称为“圣安东尼之火”(Saint Anthony’s fire)。在一些受灾地区,惶恐而狂乱的群众把一些可怜的女人揪了出来,并把她们当成女巫绞死了。

1938年瑞士化学家艾伯特·霍夫曼由麦角酸中合成出麦角二乙胺(LSD),找出了麦角造成幻觉的原因。后来,人们又进一步研究了麦角中含有麦角毒素(ergotoxin),并发现了多种生物碱,如麦角胺(ergotamine)、麦角新碱(ergometrine)、麦角生碱(ergosine)及麦角环肽(ergocryptine)等。这些毒素被人体摄入后,轻者呕吐、腹泻,重者死亡。慢性中毒者可发生耳尖、乳房及四肢皮肤干性坏疽,十分可怕。家畜食用这种麦子后,也会流涎、泻痢、强直性痉挛,最后虚脱。

麦角菌的生长过程和其他真菌类似,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个阶段。

麦角在麦穗成熟期,会掉在地里并留在土壤中越冬。春天,在麦角上就会长出一丛小“蘑菇”并孕育出大量孢子。这是麦角菌的有性繁殖阶段。孢子成熟后,经由风力、昆虫传播,侵染麦类作物的花朵,然后由孢子长出菌丝。在麦类作物的花朵的子房内,这些菌丝通过无性繁殖而大量地分裂增生,最后形成充满菌丝团的菌核组织,即麦角。

丝膜菌属(Cortinarius)的毒菌

丝膜菌属包含超过2000种蘑菇,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中有几种致命的有毒品种,包括华美丝膜菌(Cortinarius splendens)尖顶丝膜菌(Cortinarius gentilis),奥来丝膜菌(Cortinarius orellanus)和细鳞丝膜菌(Cortinarius rubellus)等,其所含的主要致毒物质是奥来毒素(Orellanine)。

1华美丝膜菌(Cortinarius splendens

丝膜菌属(Cortinarius)的蘑菇的特征是,当其菌盖未张开时,在菌盖边缘和菌柄之间能看到半透明的丝状覆盖物。当蘑菇长大而菌盖张开时,那层丝状物就大都消失不见了,只在菌柄上留下一点若有若无的痕迹。

Cortinarius splendens

2细鳞丝膜菌(Cortinarius rubellus

细鳞丝膜菌(Cortinarius rubellus)是一种毒性很大的蘑菇。据说只是尝一丁点生菇,然后马上吐出来,也会引起中毒。

2008年,小说《马语者》(The Horse Whisperer) 的作者,著名英国作家尼古拉斯.伊凡(Nocholas Evans)和他的妻子在家宴请两位客人。他们一起品尝自己采的野生菇,结果四人全部中毒入院,因为他们采的蘑菇里混入了细鳞丝膜菌。经过肾脏透析治疗后,他们还需要作换肾手术。

3毒丝膜菌,奥来丝膜菌Cortinarius orellanus

毒丝膜菌(Cortinariusorellanus ),又名奥来丝膜菌、细鳞毒丝膜菌。

菌盖中等大小,茶褐色或浅红褐色,被满小鳞片。菌褶茶红色或锈褐色。菌柄长4-9cm,粗1-2cm,圆柱形,菌柄上的纤毛和菌盖同色。菌柄基部变细。

毒丝膜菌(Cortinariusorellanus )的出菇期为夏季和秋季,通常生长在阔叶林中,有时长在松林地上

尖顶丝膜菌(Cortinarius gentilis

尖顶丝膜菌(Cortinarius gentilis)的菌盖直径为1-5cm,褐色或红褐色至黄褐色,具小鳞片或表面粗糙。菌盖中央有明显突出的小尖顶。

尖顶丝膜菌(Cortinarius gentilis)的菌柄细长,浅黄色至黄褐色或红褐色,长3-10cm。菌褶红褐色,棕褐至锈褐色。

以上几种丝膜菌(Cortinarius gentilis)含有的毒素为奥来毒素(orellanine)。奥来毒素是一种作用缓慢但能致死的毒素,中毒潜伏期为1到17天。中毒的初期症状和流感的症状相似,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腹疼、发冷、打寒颤、发抖、嗜睡等。中毒者很难想到自己的病因与前几天食用的蘑菇有关, 所以通常会导致误诊。中毒的后期症状类似急性肾炎, 出现蛋白尿、血尿、白血球尿。随后发展为急性肾亏或肾衰竭, 肾小管间质发炎坏死,出现少尿或无尿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

目前尚没有治疗奥来毒素中毒的特效解毒药物。对奥来毒素中毒引起的肾衰,主要采用血液透析等辅助治疗方法, 严重时需进行肾移植。

在采集臻蘑(蜜环菌)时,需要特别小心与之相似的这几种丝膜菌。

十:小鳞伞属(Pholiotina)的毒菌

1皱盖鳞伞Pholiotinarugosa

皱盖鳞伞(Pholiotinarugosa)是一种小型菇类。真菌学家们对它的分类有过一些争议。有人把这种菇划为锥盖伞属(Conocybe)的真菌,把它命名为Conocybe Filaris。

皱盖鳞伞(Pholiotinarugosa)常见于太平洋西北地区。它们通常生长在草地上,人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这种危险的毒菌可能就长在我们身旁。

在皱盖鳞伞(Pholiotinarugosa)细长的菌柄上,长着明显的菌环。

皱盖鳞伞(Pholiotinarugosa)虽小,但含有鹅膏菌属的“死亡帽”和“毁灭天使”同样的鹅膏毒肽和毒伞肽。误食一朵这样的蘑菇就可能使人坠入悲惨的深渊。

十一:盔孢伞属(Galerina)的毒菌

1秋盔孢伞、秋生鳞耳Autumn Skullcap(Galerina marginata)

秋盔孢伞,又名秋生盔孢伞、秋生鳞耳Autumn Skullcap (Galerina marginata)Deadly Galerina (Galerina autumnalis)也是一种小型菌类。但却也极毒。

秋盔孢伞的菌盖直径为1.3-4.5cm,半球形或钟形。菌盖呈黄褐色,有些菌盖的中央颜色变深。

秋盔孢伞的菌柄上面部分呈黄色,下部黑褐色,长5.4-8.3cm,粗0.3-0.7cm,空心。其菌环长在菌柄的上部。

夏秋两季,秋盔孢伞在针叶树腐木上成群或成丛生长

秋盔孢伞含有和“死亡帽”及“毁灭天使”相同的鹅膏毒肽和毒伞肽(α-amanitin, β-amanitin)。中毒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便血、鼻腔出血、肝肾衰竭,严重者吐血、休克。中毒后死亡率很高。

以上罗列了很多棕色的蘑菇。它们外形相近,品种繁多,其中很多含有致命的剧毒。即使是真菌专家,有时要分辨它们也有困难。所以,采菇者最好是回避那些棕色的蘑菇little brown mushrooms (LBM’s)---也就是蘑菇爱好者们谈之色变的LBM's。

十二:网褶菌属(Paxillus)的毒菌

1卷边网褶菌卷边桩菇PaxillusInvolutus

卷边网褶菌(Paxillus involutus), 又名卷边桩菇,耳状网褶菌。

卷边网褶菌(Paxillus involutus)的菌盖直径为4-15cm, 其中央下凹,菌盖边缘向下内卷,故而得名。菌盖呈褐色、黄褐色、橄榄褐色至黑褐色。

菌柄光滑,长4-8cm,直径1-2cm,实心。

卷边网褶菌通常于夏季和秋季生在栎树和桦木等林下木桩上, 单生或群生,在美洲和欧洲很普遍。

卷边网褶菌曾经被认为是一种可食用的蘑菇,尤其在东欧和中欧地区被人们广泛采食。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蘑菇的潜在危险,虽然有人可能食用它数年都没有什么症状出现。据报道,在1944年,德国真菌学家Julius Schaffer死于这种蘑菇中毒。这种蘑菇内含有的一种抗原(Antigen)物质能诱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的红血球, 造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甚至造成血管内血凝结(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其他症状还有肾衰竭,呼吸系统衰竭等。 目前还没有卷边网褶菌的特效解毒药,它的致病机理也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