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1 1 1 1 1 1 1 Rating 0.00 (0 Votes)

病的去路在哪里

 

有位朋友问我,为何张仲景要创立一套六经辨证体系,难道五行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还指导不了人们对于汤药的运用么,六经辨证的实质又是什么呢?我是这么回答的——六经辨证的实质,就是给病找去路。

 

病的去路,一共有表、里、半表半里三个层面。“表”就是皮肤、肌肉、骨骼。“里”就是胃、肠道。“半表半里”就是除去“表”和“里”这两个区域之外广大的中间区域。为什么会这样来分人体呢?用这个方法来区分人体,反映了张仲景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药物不治病,药物只是帮助人体自己去排病。人体主要有两个排病渠道,要么从体表排,要么从肠道排,这是人体通向外界的出口。人体要把邪气排出去,必须要走这两个通道。一旦进入“半表半里”,就比较麻烦。进入“半表半里”的话,从外出、从里走都不好走。多数的疑难杂症,多数的慢性病,多数的脏器病,它的症都发在这个区域。不过就算在这个地方,也是有办法的,就是所谓“和解法”。何谓“和解”呢?在半表半里躯壳的空腔里,有大量的淋巴与粘膜系统,这个系统的作用在于水液代谢,也能够帮助人体将病邪由水道(小便)排出。

1 1 1 1 1 1 1 1 1 1 Rating 0.50 (1 Vote)

清代李冠仙于《知医必辨·论肝气》 中指出: “人 之五脏, 惟肝易动难静。 其他脏有病, 不过自病⋯⋯ 惟肝一病, 延及他脏” , 清代魏之秀于《续名医类 案 ·疡症》进一步指出: “肝为万病之贼, 殆以生杀之 柄不可操之人耳” ; 现代著名中医岳美中结合临床实 践认为: “中医之肝, 病理纷繁, 临床所见杂病因肝 致病者十居六七” [1] 。 古今医家对肝脏的病理论述较 多, 有 “肝为五脏之贼” 之说。

肝为五脏之贼

《素问·阴阳类论》指出: “春甲乙青, 中主肝, 治 七十二日, 是脉之主时, 臣以其脏最贵” , 清代周学海 于《读医随笔·卷四》中指出: “肝者, 贯阴阳, 统气血, 居贞元之间, 握升降之枢者也” 。 生理状态下的 肝, 通贯阴阳, 总统气血, 斡旋枢机; 肝木之气敷和, 则心火之气宣通、 脾土之气运化、 肺金之气收敛、 肾 水之气封藏, “五脏以肝为贵” 。

1 1 1 1 1 1 1 1 1 1 Rating 0.00 (0 Votes)

黄煌

伤寒论

》的治病思维与脏腑辨证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经方如何体现补法?
从宋代以来,医生已经成为一种挣钱的行当。要挣钱,卖保健品最安全最来钱。所以,宋元以后,补法逐渐盛行,此风至今更盛。古代的医生称之为“工”或“疾医”,是有技术的奴隶,他们一门心思治病,哪能有卖药挣钱的份?宋代以后,仍然需要治病的医生,但治病救人风险大,利润小,“疾医”之道式微,真正的医学反而不能发达,这也在情理之中。
卖保健品,吃得人越多越来钱,这就需要吆喝,需要包装。什么理论最通俗易懂?什么说法最让中国的民众入心入耳?那就是说你亏,说你虚。虚在哪里?讲脏腑气血最为恰当。你只要看看当下热门的电视养生节目,听听清晨的收音机里的卖药之声,讲的中医理论大多如此。
但是,临床治病与卖保健品是两码事,这套理论不管用,至少不够用。凡是补药,是能与五脏理论相衔接的,而说到

大黄附子

1 1 1 1 1 1 1 1 1 1 Rating 0.00 (0 Votes)
2017-05-23 刘畅 贝壳社
 

文/刘畅

 

编者按:5月1日,美国参众两党达成一致向国立研究院(NIH)拨款20亿美元,其中包括为奥巴马精准医疗计划增补的1.2亿美元。此举直接掣肘川普此前削减12亿医疗科研经费的动议,关于精准医学的政治烽烟暂时消散

但学界的争端却从未停止—— 在国外,有四大顶级医学期刊接连发文质疑,在国内,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樊代明院士力推“整合医学”,打破一些人对精准医学的“迷信”。

“我们现在持有的,是生物医学观和狭隘的科学医学观”,樊代明院士认为,过去,科学与医学功不可没,但是现阶段,它们的局限性就是对现代医学的局限性,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人类的需求。

1 1 1 1 1 1 1 1 1 1 Rating 0.00 (0 Votes)

 

2017-05-31 潘晓川 经典中医自洽体系

 

最新考古学发现,中医已有60万年的历史,直到六千到一万年前河图的出现,中医便有了自己的系统,《黄帝内经》将经验医学发展为完善的系统医学,《灵枢》的针脉系统,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光辉典范。

现代医学在探索人体奥秘路程中,在用离散的,分离的方法论遇到瓶颈后,终于认识到人体系统的重要性。根据系统论原理,提出系统生物医学概念。但是,在哲学上,仍然不能达到把天地人作为整个系统的经典中医的高度,方法上,仍摆脱不了机械唯物论的束缚。

经典中医,站在道一元论本体观的高度上,总结了宇宙中天地人的共同规律,并应用于医学,从而催化了经典中医的产生。自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一瞬间起,便产生了宇宙的信息和规律,不但控制宇宙天体发生和运动,也对天地相应的人体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些信息和规律,经典中医总结为太极规律,即宇宙双螺旋结构的运动规律。作为整个系统宇宙的一部分,天地人无不遵循(见本文作者“图说经典中医”一书)。人体“与天同度,与地同纪”,所以,内经要求中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傍人事,方可以为医”。